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文化学的视角,通过对一个比较典型乡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个案考察,呈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样貌,描绘了农村师生在教学改革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其主旨在于从文化学层面解读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冲突问题及其成因,并尝试提出调适策略。具体而言,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构成要素和文化冲突的意涵、成因及其类型进行概述,以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认同“文化是社会和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产、生活的类型及方式,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文化的广义定义,认为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文化冲突是指不同的文化型式在相互依存、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或某一文化型式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时,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差异而导致的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甚至相互对抗的现象和过程。文化冲突有多种因素使然,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按文化冲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来考虑,可以把文化冲突划分为纵向文化冲突和横向文化冲突;依照文化冲突的原因来考虑,可以把文化冲突划分为内源性文化冲突和外源性文化冲突。二是以浙江省永嘉县S乡为个案,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实地考察。首先,从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追求入手,由此来透视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制度层面的文化冲突问题。其次,描述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教师文化冲突问题。新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去甚远,于是在教学改革中陷入尴尬的境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和行动的状况是不平衡的,有的茫然失措,有的被动应付,有的主动出击。因此,他们对教学改革的感受既兴奋又沮丧,既渴望又焦虑,既获得又失落。再次,描述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文化冲突问题。从课堂空间布局来考察,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强调整齐划一,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中所蕴涵个人主体、个人价值和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考察,传统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与新农村社会文化发展以及新课程诉求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培养目标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从教学方法层面来考察,传统农村中小学课堂文化是以知识授受为主旨、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型文化,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当下,农村中小学新课程的教学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局面。三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和成因进行理论阐释。教学改革作为文化变迁的表现形式之一,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从文化学的视界对其进行归因,具有伦理性、人文性、和谐性和中庸性等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城乡两极分化而不利于农村社会文化发展的二元结构文化,具有乡土性、封闭性、保守性、贫困性、悠闲性等基本特征的传统农村文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会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形成一定的阻滞力,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问题的产生。四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提出调适策略。一种型式文化,一方面有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惰性,对不同型式文化有着对立与排斥的倾向,往往形成了文化冲突。另一方面,任何型式文化,也有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不同文化的倾向,不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在当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外来文化与本文化之间的冲突不会消失,还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方式,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服务与服从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同时,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是教学文化的变革,因此,对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问题的调适,单是整合现有的文化是不够的,还要迎合改革的需求,构建教学新文化。在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即意识到教学的文化精神,按照教学改革的诉求,均衡配置教学资源,构建新教学物质文化;更新教学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构建新教学制度文化;打破封闭、僵化、控制和守成的传统教学文化型式,构建合作、开放、民主和创生的新教学精神文化。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总是处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植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离开了教学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理解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中暴露的问题不单是教学技术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问题,研究教学改革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问题结合起来。故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我们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多从文化层面解读其遭遇的问题和成因,并且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行进在健康有序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