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勐糯铅锌矿床位于保山-镇康地块勐糯向斜东翼,是三江成矿带中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区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通过对矿床C、O、S、Pb、Sr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并与保山地块多处金属矿床(芦子园、金厂河、水头山、西邑、放羊山)进行了对比,对勐糯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总结该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勐糯铅锌矿床矿体的分布受保山-施甸复式向斜南段的次级勐糯向斜控制,勐糯向斜东翼的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下段(S21)为矿体主要产出部位,矿体呈近SN向产出,矿带长约10km。2、通过对研究区实地野外地质调查及光片鉴定,结合前人研究,将成矿期次主要分为:(1)沉积期:主要形成黄铁矿,伴生有方解石。(2)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主要形成黄铁矿,伴有少量重晶石;阶段II,主成矿阶段,主要形成方铅矿和闪锌矿,呈浅黄色-红色-红棕色,细粒条带状、团斑状、浸染状或胶状产出;阶段III,主要形成方铅矿和闪锌矿,呈棕褐色-浅黄色粗粒状,横切阶段II形成的方铅矿。(3)表生期:主要形成褐铁矿等次生氧化矿物。3、微量元素特征中,结晶灰岩与其它距离矿体相对较远的围岩对比,Pb、Zn元素迁移规律明显;对比中国沉积岩丰度及矿区背景值,显示矿区主要成矿元素背景值均远高于中国沉积岩丰度;研究区围岩与铅锌矿石具有十分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同样具有Eu的负异常,无Ce异常或微弱正异常,且铅锌矿石ΣREE略低于围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指示围岩提供部分物质来源。4、同位素特征:(1)C、O同位素,热液方解石的δ13CPDB值分析得出,热液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C、O同位素来源。同时热液与围岩的水岩反应使得热液方解石在本区碳酸盐岩围岩中发生沉淀。表明其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盐岩脱气或含盐卤水与沉积岩相互作用所形成。(2)S同位素,δ34S值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不大,富集重硫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表明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环境未发生明显变化。δ34S值总体上呈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特征,且闪锌矿和方铅矿δ34S值有部分重叠,表明该成矿阶段的闪锌矿与方铅矿之间的S是在同位素平衡的情况下沉淀,同时也说明矿床成矿热液中硫化物是在平衡共生条件下形成的矿物组合,沉淀于同一物化体系。并与保山地块内典型热液矿床(芦子园、金厂河、水头山、西邑、放羊山)δ34S值均有相似性。综合分析研究区内δ34S变化区间,发现S主要来源于同期海水硫;TSR和BSR作用发生条件和对δ34S分馏影响,认为硫酸盐的演化与TSR模式紧密相关,结合成矿温度指示成矿流体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运移,淋滤、萃取和活化了志留系富含硫酸盐的结晶灰岩热化学还原反应中产生的硫;(3)Pb同位素,投图表明来源于上地壳。绝对年龄反映出矿石铅形成于中志留系(S2)与早泥盆系交换的过渡期,与含矿层位时代相符合;(4)Sr同位素,具有明显高放射成因锶,推测由于热水溶液对赋矿地层中的碎屑岩选择性优先淋滤所形成的。同时Sr同位素比值的平均值为0.71878,显示出硫化物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壳源与深部地壳或地幔混合。5、勐糯铅锌矿床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含盐卤水与沉积岩相互作用的特征,矿化剂主要来自围岩和上地壳,少量来自地幔。成矿机制为:燕山期班公湖-怒江洋缝合带闭合碰撞阶段,发生的岩浆侵位作用为通过节理、裂隙由地表向褶皱核部运移的大气降水提供了矿物质和热能,该过程形成的深循环大气降水与岩浆卤水混合而形成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沿F10断裂及部分SN向断裂,进入F10断裂呈小角度相交的次一级断裂及裂隙中,最终进入到碳酸盐岩地层破碎带。在运移过程中萃取流经仁和桥组海相碳酸盐岩层的含矿物质,于有利的地质、构造部位卸载并沉淀成藏。矿床具有低温、后生成矿等特征,结合成矿物质来源,认为勐糯铅锌矿床为MVT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