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中,群星闪烁,光辉四溢。在这其中,萧红也许并不是最大最亮的那一颗星星,然而,她必定是最具自我特色的其中之一。萧红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在文学的天空中散发着淡然而悠远的光芒,历久弥新。以小说创作而闻名的萧红,却是手握诗歌叩开了文坛的大门。从1932年发表第一首小诗《春曲》开始,萧红共给我们留下了六十余首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从作品的内质及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萧红的诗人之称也确实名符其实。令人遗憾的是,萧红的诗名却往往被其小说所遮蔽,评论界对她诗歌的关注远远少于对她小说的研究。对萧红的诗歌与小说创作做整体性的观照是这篇论文的出发点。萧红以对文体的自觉,在个人性与群体性两端平衡着自己的诗歌与小说的创作。她将诗歌创作穿插在小说创作之中,使二者在时间向度上得以相似的延伸,形成彼此注释、互文参照的创作格局;同时,二者又在不同的文体领域绽放出光色各异的华彩。纵向的映衬与横向的比较,在这一纵横交错的座标中,萧红将自己独特的印记深深地烙在诗文创作中,彰显了她本人的艺术特色。论文的写作主要采用的是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形式研究等方法。从形式深入思想,从外部现象深入精神内核,对萧红的诗歌与小说做整体评述。第一部分“萧红的诗歌:坎坷的情感,诚挚的吟咏”是对萧红诗歌创作的评述,主要从丰富的诗歌内容、独特的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萧红的小说:文体的糅合,越轨的笔致”是对萧红小说创作的整体论述。她从诗歌的个人天地中走出,将大众牵挂于她的一枝文笔之上。同时,萧红又以一位诗人的敏感,为其小说创作注入诗性的审美特征。第三部分,“从诗歌到小说:文体转换及其内在关联”,则先述诗歌与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在萧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加以融合的基础上,挖掘出萧红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中的内在共性,即诉不尽的寂寞、寻不到的归宿和剪不断的瞬间。而这三点,也恰是萧红诗歌与小说创作的永恒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