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MAS)是由于胎儿在宫内缺氧窒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污染羊水,在分娩前或分娩时吸入肺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足月儿及过期产儿。国内报道活产儿中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约1.2%-2.2%,病死率7%-15.2%。临床上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病死率高。胎粪进入肺内,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胎粪吸入综合征以严重的肺不张、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表面活性物质变性、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降低等形态学病变为特征。胎粪含有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胆红素,这些物质都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能够部分拮抗这种抑制作用,改善胎粪吸入动物模型组织学、肺和气体交换功能。本实验旨在观察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并探讨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对其表达的影响,了解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氧合及气体交换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对象为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符合胎粪吸入综合征诊断标准,除外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等,共45名患儿入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A组)22名、常规治疗组(B组)23名。A、B两组所有患儿均接受标准治疗,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冲洗、机械通气、合适的补液、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A组患儿同时给予PS治疗。两组患儿入选前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及知情同意书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采集A组及B组患儿0时(A组以开始应用PS计为0时,B组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计为0时),治疗后24小时及48小时肺泡支气管灌洗液及静脉血2ml,用3000r/min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后置于-30℃保存待检。同时记录0时、24小时、48小时三个时间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吸入氧浓度,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气管灌洗液中SP-A、SP-D、TGF-β1水平。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正态性及球对称性检验,不满足球对称性条件时,使用Greenhouse-Geisser(G-G)法的球对称系数进行校正。检验水准定为0.05, 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间胎龄、体重、日龄、分娩方式、性别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 A、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1.08±6.14h, 113.62±21.39h,A组明显短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氧暴露时间分别为130.62±20.31h,148.61±21.52h,A组明显短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儿治疗前OI、a/APO2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监测结果A组的OI显著低于B组,a/APO2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 A、B组并发症及转归的比较:A、B两组间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Ⅱ-Ⅳ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死亡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0时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A组及B组血清中SP-A、SP-D、TGF-β1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A组和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24h)A、B两组间患儿血清中SP-A、SP-D、TGF-β1相比,三者均为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SP-A、SP-D在A组和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1在A、B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小时(48h)A组及B组患儿血清中SP-A、SP-D、TGF-β1相比,均为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三者在A组和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时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A组及B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SP-D、TGF-β1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A组和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24h)A、B两组间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相比,SP-A、SP-D为A组高于B组,而TGF-β1为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三者在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48小时(48h)A组及B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相比,A组BALF中SP-A、SP-D水平高于B组,TGF-β1低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使SP-A、SP-D含量增加。2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释放,减轻TGF-β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抑制作用,下调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3应用常规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改善氧合及气体交换,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未增加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