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言语幽默的理解过程。本文认为,关联理论为幽默理解提供了最佳的理论框架指导。 首先,作为一种言语交际,幽默理解完全是一种语用现象,应该利用语用理论来解释。幽默的实现依赖于语境,往往要涉及隐含意义的推理。语用学是研究话语理解依赖语境的一门学科,它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要弄清楚话语理解过程中语言的意义是如何与语境假设相互作用的。幽默言语研究只能在语用学理论的框架下才能突破传统的语义静态研究,向前发展。其次,格莱斯的经典语用学理论并不能圆满解释言语幽默。自从格莱斯开创现代语用学以来,对幽默的解释一直是从会话含意理论出发,认为幽默的产生是因为会话含意的准则受到了违反。由于格莱斯理论的缺陷,很显然,这样的解释只能将幽默分析成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甚至提出了幽默独有的“笑话的合作原则”,“幽默准则”等。事实上,人们在理解日常话语时是不可能经历这样一个有意识的,判断准则是否被违反的推理过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推理过程一般是一个自然的、下意识的自动过程。第三,关联理论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了最佳的理论框架。关联理论并不以任何准则为基础,而是对人类交际特点的一个毫无例外规则的概括。说话人交际时并不需要预先知道它,也不可能违反它。这样,关联也应是言语幽默理解的唯一认知原则。关联制约着幽默理解的全过程:对话语不和谐因素的识别,对话语特性的判断,对隐含意义的推理,以及对幽默意图和态度的传达等。根据关联理论原理,话语理解所涉及的语境不再是先于话语的固定的静态外在环境,而是作为理解过程的一部分被不断优化选择和重构。语言理解是在语言意义和相关语境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观点,这符合人类谁知的特点,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听话人对幽默言语的不同反应。最后,在幽默言语中,幽默发出者为了达到特殊的幽默效果,总是引导理解者首先注意到不和谐因素,促使幽默理解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根据相关语境发现其和谐的一面,理解幽默,获得全面的更多的认知愉悦效果。幽默的理解过程可以看成是根据关联发现不和谐,获得和谐的认知过程。这不仅体现在运用修辞语言,如隐喻,反语,双关等制造幽默的话语里,也体现在非修辞语言的笑话、幽默故事中。在隐喻中,不和谐性通过两个不同的概念域触发;在反语中,反语者的真实意图与其话语字面意义构成冲突;在双关中,同一话语蕴涵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隐含意义。在非修辞性的笑话及幽默故事中,不和谐性往往通过在理解者的认知过程中制造前后相互矛盾的语境假设来体现。 幽默理解的关联原则表明,对幽默言语的理解与对非幽默言语理解并无实质区别。获得幽默效果并不需特殊的准则。关联原则始终指导着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言语明示,进行言语句子解码,以最小推理努力,结合认知语境,获得明示层面的意义,进而推理出暗含层面意义直至达到预期的关联期待。只不过在幽默理解中,由于不和谐因素之发现,听话人需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关联期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