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用中介和流动性创造两大功能服务实体经济。但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很少关注流动性创造功能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尽管也有文献研究了流动性创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这些文献在计量流动性创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候,没有剔除信用中介功能的作用,而且这些文献也没有比较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实体经济作用的结构性差异。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了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差异,特别是比较这两种功能对总需求不同构成部分以及不同经济部门的结构性影响。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概念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其降低交易成本的机理,以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这两种功能对消费和投资,以及对不同产业和不同行业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监管政策的变动对于表内外流动性创造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可能影响。实证研究方面,首先基于我国2010年至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模型研究表内流动性创造和信用中介对人均GDP、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三大产业产值和不同行业产值的影响,并运用优势分析法这一工具,比较并判断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在影响实体经济总量和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为了进一步缓解反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影响,本文引入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此外,本文还基于2013年至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数据,对监管政策变动如何影响表内和表外流动性创造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都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大于信用中介功能;(2)从需求结构来看,就投资而言,信用中介功能的推动作用大于流动性创造功能,就消费而言,流动性创造功能的推动作用大于信用中介功能;(3)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第二产业及其各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的发挥,流动性创造功能对其的影响不大;而第三产业及其各行业的发展则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发挥,信用中介功能对其的影响不大;(4)发挥商业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范和管理,以防范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本文同时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运用优势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强弱,提出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关注的重点在信贷总量指标之外还至少应该包括流动性创造指标;(2)本文还分别从总需求结构、产业和行业角度出发,探究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投资和消费、对我国三大产业和不同行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从而强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在经济“内循环”体系中刺激内需的巨大潜力;(3)此外本文还发现,对银行表外业务监管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发挥我国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强调了规范和管理银行表外活动的重要性,以避免银行表外业务过度“影子银行”化而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