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疗效,并回顾对比行游离股薄肌移植与行健侧背阔肌游离移植重建上肢功能的两种术式术后移植肌肉肌力恢复情况,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术式的优点,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行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屈肘、伸肘或(和)屈/伸指功能患者共65例,其中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缺血性肌挛缩者4例,前臂肌肉缺损患者1例,根据游离肌肉移植的种类分为两组:股薄肌组,52例;背阔肌组,13例。股薄肌组术后有4例移植肌肉完全坏死,2例皮瓣坏死,肌瓣成活,背阔肌组1例皮瓣坏死。获得随访半年以上患者共36例,其中股薄肌组26例,背阔肌组10例(随访时间均在4年以上)。随访记录游离移植肌肉术后肌力,观测患者屈肘、伸肘或(和)屈/伸指功能恢复情况。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周围神经功能评定的试用标准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肌力分级标准(见附表)对患肢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所有资料应用spss for Windows 16.0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情况,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随访术后半年以上的36例患者,股薄肌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8±24.7月,背阔肌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2.5±12.9月。(2)股薄肌组术后移植肌肉首次出现收缩时间为术后[(5.3±1.2)月,X±S],背阔肌组术后移植肌肉首次出现收缩时间为术后[(5.9±1.4)月,X±S]。 (3)股薄肌组共26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MO-2级6例、M3级10例、M4级9例、M5级1例。背阔肌组共10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MO-2级6例、M3级3例、M4级1例、M5级0例。两组术式术后移植肌肉肌力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技术是重建上肢功能的可靠方法。(2)游离移植股薄肌较健侧游离背阔肌移植更适合用于重建上肢功能,在行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时,游离股薄肌移植可作为首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