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分导言,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发展,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刑事再审制度的功能,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刑事再审案件的审判,个案监督与再审,错案追究与再审七章。全文以刑事再审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以刑事再审制度的功能为依托,以刑事再审制度的诉讼化改造为归宿,以期为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建议。 导言。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维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纠正错误裁判以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运行中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效果未尽人意,其原因既有价值理念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制度设计上的失误,因而需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一章,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发展。刑事再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大陆法系国家设有比较完善的再审制度,其中又以法国和德国为其典型,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完善的再审制度,但也有类似的对错误裁判的救济措施,我国刑事诉讼秉承大陆法系传统而设有再审制度,目前仍处于改革与完善之中。 第二章,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 一事不再理与裁判公正。一事不再理体现了诉讼的终结性,但裁判的终结与稳定并不意味着裁判的必然正确,再审程序正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对一事不再理原则设定的例外。 实事求是与有错必纠。实事求是意味着尊重事物客观规律,将实事求是贯彻到刑事诉讼中,则意味着不能完全做到有错必纠,也就是说作为特殊救济措施的刑事再审制度的适用应受到严格限制。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程序法是实现实体法的必要手段,但同时诉讼程序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在刑事再审程序中实体公正居于首要的位置,但是刑事再审程序中程序公正同样不能忽视。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公正与效率具有统一性,同时两者又存在着冲突,刑事再审程序正是为了追求诉讼公正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诉讼效率的结果,但在再审程序中不能无限地追求公正而牺牲诉讼效率。 第三章,刑事再审制度的功能。刑事再审制度的功能表现为五个方面。 审判之上的审判。再审作为两审终审的例外,实际上是为审判者设立审判者,以此来约束审判者的行为,从而实现裁判的公正性。 终局性规则下的利益平衡。终局性是刑事审判的一大特征,但终局性并不必然意味着裁判的正确无误,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打破审判的终局性,从而在终局性和公正性之间求得一种衡平。 维护法律统一实施。而刑事再审程序通过由较高级别法院审理再审案件起到了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作用。 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刑事再审制度赋予当事人诉讼权利,使之可以要求启动刑事再审程序,以实现其实体权利。 增强程序自治,促进司法独立。诉讼程序通过合理规制国家权力与当事人权利的正当行使,从而实现程序自身的和谐与稳定,这对于维护司法的独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为了将再审程序改造成真正的诉讼程序,需要对刑事再审的提起主体、理由、期限、次数进行明文规定。 再审的提起主体应当是与诉讼结局有利害关系的人,主要是诉讼当事人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再审违背了诉讼的基本规律,应当予以取消。 对再审事由明确规定,既便当事人申请再审,也便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查当事人的申诉,克服现行申诉的诸多弊端。 提起再审的时间,对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不应当限制,以保障人权;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则应有所限制,以防止国家刑罚权的滥用。 再审案件,应由作出原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管辖,以体现程序公正和保证审判质量,同时实行一审终审制以体现诉讼效率。 第五章,刑事再审案件的审判。再审案件的审判与一、二审既有共同点,更有其特殊之处。具体而言: 再审案件的审查可尝试在审查中设立听证程序,充分尊重诉讼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及时过滤掉那些不应进人再审程序的案件。 再审案件的审理一般不撤销原判,审理方式上一般应当开庭审理,应当加强诉讼的对抗性,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应在再审程序中有条件地适用再审不加刑原则,对于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只能通过再审程序加以变更丁 第六章,个案监仔与再审。个案监督对刑事再审制度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个案监督在宪法和法律依据上均难以成立,其弊端有:导致法律之间的冲突,并不能更大程度地维护公正,降低了人大自身的地位,容易造成个人监督。 个案监督应当尊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应当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和事后监督,其监督仅具有建议性质,只能向人民检察院提起,其本身不能强制启动再审。 第七章,错案追究与再审。错案追究是对再审造成较大冲击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错案的危害可归结于错案的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和制度成本对社会的危害。 错案的标准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原因在于事实标准和法律标准的不确定性,错案的范围宜控制在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