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公民孝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人伦之本,道德之源。是处理好父母与子女、晚辈与长辈关系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孝在中国传统伦理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孝是一种反映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道德观念,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面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形势下,研究孝的问题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图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论述在当今如何对公民进行孝道教育的问题,对如何建构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孝道模式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孝的起源、内涵及演进,以及孝道的含义,从商周到宋元明清,孝经历了从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对孝道文化进行了二元分析,既有积极合理的部分,也有消极落后的因素。要求公民对孝道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第三部分,从时代的角度,对孝道教育赋予新的内容,包括养亲、敬亲、关亲礼亲、顺亲谏亲、光亲延亲教育。第四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分析对公民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第五部分,结合时代精神,在步入老龄社会的新时期,阐述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观。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对公民进行孝道教育,进行全面的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及践行教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首先对积极情感、和谐社会进行了界定。和谐社会是一个高级的情感多于低级情感的社会,积极的情感多于消极情感的社会。人们对这个社会感到满意,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感到幸
本论文以恩格斯所批判的杜林本体论为切入点,通过文本分析,说明杜林本体论是沃尔夫定义涵盖下的本体论,即用逻辑的方法把纯粹概念联系起来的先验原理体系,本文把它简称为作为纯粹
生态困境是人类的生存困境,也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失衡困境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生态困境不仅是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生态失衡问题的现实呈现,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