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致死率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而病理性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及早期临床表现,对心力衰竭发生、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有效治疗措施研究进展缓慢。本课题组前期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对临床心衰病人的治疗效果确切。本研究通过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诱导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形成心脏病理性肥厚模型,进一步探讨芪苈强心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选取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通过背部皮下埋泵的方法,给予苯肾上腺素(PE,40mg/(kg.d))的药物灌注,给药后第一天起开始经口给与芪苈强心溶液(0.5g/(kg.d)),对照组给与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3周。3周后,用小动物心脏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分离心脏后,将心脏组织切片,用H-E染色评估心肌细胞肥大。提取心脏组织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肥大相关基因ANP,BNP的变化情况。提取心脏组织蛋白,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2)细胞实验:提取出生0-3天新生乳大鼠的心肌细胞(NRVMs),利用PE诱导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模型,检测PPAR-γ及PGC-1α在心肌病理性肥大模型中的变化。明确变化后,芪苈强心溶液(0.5ug/ml)处理细胞,验证芪苈强心在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模型中的保护作用。随后,进一步干扰PGC-1α或抑制PPAR-γ,观察芪苈强心对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的保护作用是否仍然存在,明确PPAR-γ及PGC-1α在芪苈强心对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保护作用中充当的角色。结果:结果表明PE给药组小鼠心脏左心室室间隔、后壁厚度较空白处理组明显增加,并且PE使新生乳大鼠心肌细胞面积及肥大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而PPAR-γ及PGC-1α的表达水平下降。给予芪苈强心药物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心脏厚度下降,心肌细胞面积缩小,肥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并且PPAR-γ及PGC-1α表达上升。而通过细胞水平干扰PGC-1α或抑制PPAR-γ的表达后,芪苈强心对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的保护作用随之消失。结论:芪苈强心可以通过激活PPAR-γ及其共激活因子PGC-1α,减轻苯肾上腺素(PE)诱导的心脏病理性肥厚,这一结果也提示了芪苈强心有望通过延缓病理性心肌肥厚,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