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差和效率差的贡献及其调控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量化主要栽培措施因子对产量贡献并明确其优先序及调控机制,对探讨产量、效率协同缩差途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农户调研、文献综述、田间因子替换试验的方法,定量化分析了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明确了主控因子及调控机制;同时,提出了农户水平向高产高效和超高产高效水平缩差增产增效的技术优化途径并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影响春玉米产量提升的技术性限制因子主要有5个,分别是品种的耐密适应性、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养分管理和病害防治。(2)5个栽培措施因子对产量贡献的优先序为:种植密度、养分管理、防病(兼化控)、土壤耕作及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5.9%、10.0%、6.5%、5.5%、4.1%。对PFP_N贡献的优先序为种植密度、养分管理、防病(兼化控)、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16.7%、4.1%、4.0%、3.4%、1.9%。对RUE贡献的优先序为种植密度、品种、防病、养分管理、土壤耕作,贡献率分别为23.2%、18.5%、3.6%、3.4%、0.9%。(3)不同措施因子对玉米“源”、“库”两端产量性能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MLAI和EN影响产量;养分管理、土壤耕作措施主要通过影响MLAI和GN影响产量;防病(兼化控)措施主要通过影响MLAI和GW影响产量;品种主要通过影响MNAR和GN影响产量。从资源效率来看,种植密度、养分管理、耕作方式和防病(兼化控)通过提高光氮资源截获率提升了光氮利用效率,而品种则通过提高光氮转化效率提升了光氮利用效率。(4)通过优化密度和养分管理两项措施,就可实现增产15%、增效20%以上的高产高效目标,而要实现产量和资源效率协同提高30%-50%以上的超高产高效目标,则需要优化包括密度和养分管理在内的至少3个因子甚至全部5个因子才能实现。措施优化主要通过优化群体、增加生物量和光氮资源的截获率提升产量和光氮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干物质转运和光氮转化效率是进一步缩差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为推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有关指示精神,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全国医疗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我国城市系统面临严峻挑战.认识城市尺度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面向公共卫生安全的
院前急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院前急救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极易引发各种医疗隐患。现就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一下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医疗隐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证质量认证实效的关键因素.根据石油地质科研单位质量控制的特点,运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从质量教育培训、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测井公司")抓好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004年11月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现场审核,为测井行业深化QHSE管理留下了许
实现长江大保护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系统研究长江大保护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性,
为了应对日趋严苛的废水TN排放标准要求,试验采用溴百里酚蓝(BTB)培养基,从某煤化工废水处理厂反硝化缺氧池活性污泥中,经多次分离、纯化获得了一株高效兼性厌氧反硝化菌株HK
目的:拟以进行相关频数统计分析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候及相关规律性。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有关RA证候、辨证相关的文献共231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