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类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渐进性加重的致命性肺部弥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起病隐匿,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所以近年来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证实,肺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过度沉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kinase,JNK)是重要的MAPK家族成员。有研究表明JNK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诱导ECM,如纤维连接蛋白、I、III型胶原蛋白等过度聚集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亦有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信号通路来减轻纤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但是沙利度胺是否通过下调JNK信号通路抑制ECM过度沉积,从而减轻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未见报道。本实验我们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沙利度胺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JNK信号通路及I型胶原蛋白的的影响,从而探讨沙利度胺抑制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信号通路机制,为肺纤维化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目的:以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沙利度胺组、SP600125组和沙利度胺+SP600125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检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和p-JNK蛋白的表达,分析沙利度胺是否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抑制I型胶原蛋白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BLM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 方法:9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沙利度胺组(T组)、SP600125组(SP组)和沙利度胺+SP600125组(T+SP组),每组18只。M组于气管内滴注BLM0.9%氯化钠注射液0.3ml(按5mg/kg),造模当日腹腔内注射DMSO液0.3ml,自造模当日起每日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T组、SP组和T+SP组同样方法造模,T组自造模当日起每日给予沙利度胺片灌胃(按100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DMSO液0.3ml;SP组造模当日腹腔内注射SP600125溶液0.3ml(按15mg/kg,用DMSO溶解至0.3ml),一次性给药,自造模当日起每日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T+SP组造模当日腹腔内注射SP600125溶液0.3ml(按15mg/kg,用DMSO溶解至0.3ml),并于造模当日起每日给予沙利度胺片灌胃(按100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N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0.3ml,造模当日腹腔内注射DMSO溶液0.3ml,每日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天采用腹腔放血法分别处死每组大鼠各6只,打开胸腔,剪取右肺上叶保存于-20℃冰箱,待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取右肺下叶,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供病理学检测。留取部分肺组织冻存与液氮中,进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p-JNK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1、M组第7天形成典型的肺泡炎改变,第14天炎症改变减轻,肺间质中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于第28天形成显著肺纤维化,T组、SP组和T+SP组各时间点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均较M组减轻。2、M组、T组、SP组和T+SP组的Hyp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第28天Hyp含量达到最高。第14、28天M组、T组、SP组和T+SP组Hyp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T组、SP组和T+SP组Hyp含量较M组显著减少(P<0.05)。3、M组各时间点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SP组和T+SP组I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组I型胶原蛋白表达均较SP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组各时间点p-JNK蛋白表达较N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为:第7天开始升高,第14天达到高峰,第28天开始下降。;T组、SP组和T+SP组p-JNK蛋白表达较M组显著减少(P<0.05)。SP组和T+SP组p-JNK蛋白表达较T组显著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和T+SP组p-JNK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 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肺间质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