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体系规划面临转型,本文试图从区域空间结构转型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以大城市区作为研究范畴、以大连地区为例。
为了分析区域空间结构转型对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的影响,本文首先界定了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和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的内涵,并探究了二者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将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内涵界定为“要素、秩序和发展动力”的综合,将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的内涵界定为“增长空间引导、体系关系协调和支撑体系规划”三个方面;认为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和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是:区域要素和发展动力将影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增长空间引导,区域秩序将影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体系关系协调,区域发展动力将影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支撑体系规划。进而,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对计划经济时期大城市区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的特征和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验证了空间结构模式对城镇体系规划存在上述影响关系。
其次,从要素、秩序和发展动力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当前大城市区空间结构转型的研究。相比于计划经济时期,区域空间结构的状态、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发生了如下变化:各类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比例、空间、功能、地位关系,以及发展动力的组成、大小、稳定性等都发生了变化;区域发展趋势也由过去的相对缓慢、稳定变得跳跃和不确定;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元,生态安全、持续潜力、社会平等、城乡差距等问题取代了过去单一的经济发展问题。
第三,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和当前大城市区空间结构的转型,提出新时期大城市区的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新模式在增长空间引导、体系关系协调、支撑体系规划方面具有如下特征:增长空间的类型更多元,区位更复杂、独立,并关注增长空间规划和城市化引导;区域内外协调、城乡协调成为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城镇间等级关系弱化、空间和功能关系强化;支撑体系规划更加关注经济可行性和体制、机制等的改进。
最后,以大连地区为例,验证了本文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背景的分析,评析了其传统城镇体系规划模式的不足,表明适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空间结构的传统城镇体系规划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大城市区;应运用新的城镇体系规划模式,它取得了比较成功的解答,为全文提供了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