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疆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新疆北疆地区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对农业、生态和经济都有很大影响。量化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未来的干旱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应对干旱事件、降低干旱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1961~2017年北疆地区29个地面气象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新疆北疆地区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对农业、生态和经济都有很大影响。量化该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未来的干旱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合理应对干旱事件、降低干旱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1961~2017年北疆地区29个地面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计算季节尺度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并结合泰森多边形面积加权处理,利用线性回归、五点三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以及Hurst指数分析,对SPEI指数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周期提取及趋势预测。同时,本研究对每个站点的干旱频率进行空间插值,对北疆地区季节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空间范围和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制图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北疆地区SPEI指数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上具有差异,冬季呈显著上升,表明冬季的干旱程度以显著趋势向湿润化方向发展,春季、夏季、秋季SPEI指数的下降趋势并不显著,表明这三个季节的干旱程度都不显著地趋于干旱化。在年尺度上,北疆地区SPEI指数呈不显著上升,干旱程度表现为极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Hurst指数结果表明,未来北疆地区春季、夏季、秋季会持续干旱化的趋势,冬季和年尺度会持续湿润化的趋势。(2)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春季、秋季、冬季的SPEI指数均以11年的中周期尺度作为第一主周期,而夏季和年尺度则以28年和25~26年的长周期尺度作为第一主周期。Morlet小波系数的实部等值线图预测结果表明:2021~2022年春季、秋季有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夏季与冬季有向湿润化发展的趋势;年尺度上总体趋于干旱化。(3)北疆地区每年发生干旱的概率在70%以上,其中局域性干旱接近一半,全局性干旱和部分区域性干旱次之,且各站点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1961~1996年处在干旱与干旱缓解反复交替的时期,整体平稳;1997年达到峰值,其后8年都处于干旱缓解期;自2006年开始干旱程度、影响范围均有明显增加,干旱化加剧,未来新疆地区的干旱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4)干旱程度空间分布表明塔城、乌苏、布克赛尔、阿勒泰、布尔津、伊吾、淖毛湖、达坂城等站点附近的干旱等级与干旱频率都较高,这些站点附近为北疆地区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干旱治理的重点地区,在未来干旱预测和防控上应该给予重点关注。
其他文献
祁连造山带北接阿拉善地块,南连柴北缘-西秦岭造山带,西邻柴达木地块并被阿尔金断裂所截,是秦祁昆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祁连南缘发现一条规模巨大、出露较为连续的弧岩浆岩带,记录了俯冲带岩浆起源、迁移、储存及侵位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本文选择中祁连西段盐池湾地区乌兰窑洞岩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岩石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测
近年来,新的研究将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群火山沉积岩认定为华北克拉通基底固结后首套火山-沉积盖层,但对于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仍存在不同认识。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火山-沉积岩和小两岭组火山岩被认为是熊耳群在其北端吕梁地区同期火山-沉积记录,因而针对这些火山-沉积建造成因及形成环境的研究将有助于华北克拉通固结后首套盖层沉积形成构造背景和区域分布的深入认识。汉高山群由大量沉积碎屑岩和少量火山
关中地区位于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关中平原城市群上升为国家级城市群以后,城市化快速发展必将导致关中地区不透水面扩张。快速、精确地监测不透水面动态变化,研究不透水面扩张的规律,定量分析不透水面扩张的环境响应将为关中地区不透水面的优化设计和规划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使用关中地区2000年、2004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共45景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研究,并系统分析不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区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及其生态问题,而且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提出了迫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人类社会克服或摆脱当前正面临的环境危机。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生态文明的发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近几十年、尤其是近10年来,从北极到青藏高原,从内陆河流域到西伯利亚,气候变化的水文影响已经不断显现,对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未来如何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气候模式(GCMs)为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信息,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太粗,难以直接应用到区域或流域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中,必须进行降尺度,其中统计降尺度应用最为广泛。已有大量研究利用自动统计降尺度方法(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导致水循环加强,各类极端气象水文灾害愈加频发。中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社会发展面临的灾害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受灾情况(灾情)是衡量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准,灾情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灾害本身强度大小,还受到当地社会发展适应灾害的能力影响。因此,清晰认识气象灾害灾情演变规律,合理分析极端气象要素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灾情
泥页岩是地球上最为常见和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类型。然而泥岩沉积学研究相较于其他常见沉积岩类型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近年来研究发现泥页岩的成因可以是多种沉积作用的产物,其最终沉积物的形态主要取决于沉积过程中的物理、生物和化学作用的相互作用。本文借鉴国外泥页岩沉积学的新进展和新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开展符合页岩气勘探要求的陆相泥岩沉积学研究。延河剖面作为正层型剖面其长7层段连续出露且顶底界限清楚,
彭阳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跨西缘逆冲断带和天环坳陷2个二级构造单元。延安组沉积在平面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垂向上表现为河道砂体与沼泽泥岩间互叠置。彭阳地区延安组油气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延长组整体致密,物性差,是较为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延安组油层砂体发育且物性良好,但其油藏规模局限,与由于储层上部缺乏封闭能力强的盖层从而导致石油向上逸散有关。因此良好的储盖组合对于寻找油气富集有利区带有很重要
青藏高原的扩展生长及其周缘响应已成为地球科学急需解决的科学挑战之一,高原向外扩展变形的时间、范围以及机制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贺兰-六盘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变形的前锋地带,其深部变形特征对约束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变形的影响范围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选取贺兰-六盘构造带及邻区为研究区,利用在该区布设的宽频带地震仪记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原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土地利用与景观首当其冲。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作为自然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如何有效评估该区域景观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人—地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成为目前地理学与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将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作为本文的研究区,首先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