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合作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就公共领域而言,人类如何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影响合作过程的因素以及促进合作进程的机制有哪些?合作能够实现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公平吗?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确定为探讨的主题,目的是要探索一个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迅速显现出来的问题,那就是在多元治理主体出现之后所造就的合作行政行为模式中的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毫无疑问,从社会治理的变革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由公共组织、私人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是我们时代的基本主题之一,多元主体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实现社会治理既是历史趋势,也是我们需要加以探讨和努力加以建构的理论的以及实践的运动。
论文运用比较阐释和批判性研究方法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生成中的后工业社会的行政类型进行比较,从对农业社会的服从行政行为模式的分析开始,依次分析了工业社会的协作行政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去瞻望后工业社会的治理环境,探索合作行政行为模式形成的理性、组织和人格基础,考察了行政心态对于促进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影响。论文将中心放在对合作机制的构想上,力图去建立合作行政行为模式及其判断标准。
论文是对行政协调这一永恒研究主题进一步的理论研讨,试图建构行政协调模式的新话语体系。论文包括引言、绪论和六章正文。
论文引言对后工业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质进行了判断,认为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合作的时代。在合作治理模式下,研究合作行政行为模式是时代的要求。绪论简单描述了论文研究的主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
论文第一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合作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与后工业化进程中合作治理相适应的行政行为模式是合作行政行为模式,并对其人性和组织体制进行了假设,并初步探索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内涵。
论文第二章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相适应的三种行政行为模式:即统治行政的服从行政行为模式,管理行政的协作行政行为模式和服务行政的合作行政行为模式。论文探索了三种行政行为模式的历史走向。论文认为行政行为模式的历史走向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行政行为的判断主体不同,行政行为的责任标准也不同。在一定的治理模式下,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协调方式:服从行政行为模式中的命令-服从的协调模式;协作行政行为模式中的规制-协作协调模式;合作行政行为模式中的信任-合作协调模式。
论文第三章对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理性基础、组织基础和人格基础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理性基础是合作理性,其组织基础是合作制组织,其人格基础是独立人格。
论文第四章论述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行政心态。论文首先对行政心态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心态的定义和特征。论文从人的视角出发,把行政心态与行政行为模式联系起来思考。论文认为,与三种行政行为模式相适应的是三种行政心态:服从型行政心态、协作型行政心态和合作型行政心态。论文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行政心态形成的基础、特征和功能。
论文第五章对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论文认为,要促进合作的形成,必须建构有利于合作形成,合作发展和促进合作能力的合作机制。在分析合作机制的建构逻辑、条件和意义的基础上,探索了三种主要的合作机制——公共对话机制、公共承诺机制和合作回报机制——的生成、特征与功能。
论文第六章研究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判断标准。论文首先探索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判断的宏观标准:政治标准、管理标准和道德标准;然后分析了合作行政行为模式判断的微观标准。在合作形成的过程中,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互依、初始信任度、合作理性和合作型行政心态是形成合作的关键变量;在合作过程中,公共对话中的角色定位,公共对话所达成的政策共识,公共对话的建构性成果,合作主体问信任的建构,合作过程中的领导催化能力,合作制度的有效性,合作阶段性成果的大小等因素是影响合作顺利进行和取得合作成果的重要变量。论文最后描述了合作能力的概念,考察了国外学者提出的两种评价合作能力的框架,并建构了一个简单的合作能力的测量框架。论文认为,合作能力的测量维度是合作行政行为模式的宏观判断标准和微观判断标准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