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一直受到修辞学家特别是哲学家的关注,到了90年代,隐喻已经成为认知科学中的重要话题。在已往的传统研究中,隐喻被看成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装饰手段。但是,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而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的发表则标志着概念隐喻理论的问世。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来构建的。隐喻是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到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的系统映射,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隐喻根植于人类的身体经验,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语言中。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基于英汉两个语料库,以颜色词“黑色”和“白色”为例,对两个颜色词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的英语语料来自于British National Corpus,汉语语料来自于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笔者对英汉语料库中“黑色”和“白色”这两个颜色词的隐喻用法进行了统计,探讨并分析了其隐喻用法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导致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⑴总体来说,就“黑色”和“白色”两个颜色词而言,它们在英语中的隐喻用法比例低于汉语。“黑色”在英语中的隐喻用法比例略高于汉语,而“白色”在英语中的用法比例远低于汉语;⑵在英汉语中,“黑”的原始意义是“煤黑之色”。在“黑”的14种隐喻用法中,英汉两种语言共享了大部分的用法,比如“黑”都表示“生气”,“不幸”,“邪恶”,“违法”等,但是“黑”表示“盈余”和“沮丧”只出现在英语中,而“黑”表示“冤情”,“反动”,“惊奇”,“攻击”“未注册”却只出现在汉语中。与“黑”相对,英汉语中的“白”的原始意义是“雪白之色”。在“白”的22中隐喻用法中,英汉两种语言只共享了少量的隐喻用法,大部分的隐喻用法为两种语言各自独有。比如“白”都表示“纯洁”,“恐惧”,“脑力劳动”,“无用”,“失败”等,但是“白”表示“好意”,“不眠”,“希望”,“怯懦”等只出现英语中,而“白”表示“死亡”,“弄清楚”,“轻蔑”,“叛乱”,“空”,“无辜”,“忘恩负义”,“免费”,“污染”,“贫穷”,“坦白”,“愚蠢”,“陈述”等只出现在汉语中。相比于“黑”而言,“白”在汉语中的隐喻用法更为丰富;⑶造成“黑色”和“白色”的隐喻共性的原因是语言的巧合性,文化融合和概念隐喻的普遍性,而造成两种颜色的隐喻差异性的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宗教和信仰的多样性,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多样性以及社会风俗的多样性。本文不仅对颜色词的目标域和始源域的跨域映射过程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在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和翻译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