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现有社会环境下昆明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为进一步制定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断标准和证型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运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和泌尿症状困扰评分表(BS)对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评分,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其实验室检查指标,最后分析调查对象的证候类型。调查结束后,运用SPSS15.0软件对所有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采用构成比、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候学分布特征及规律。
结果:共有200份有效病例用于统计分析,共得出12类证候,其中实证占6.0%,虚证占28.5%,虚实夹杂证占65.5%。与肾脏相关的证候占79.5%,与脾脏相关的证候占23.5%,与肝脏相关的证候占8.5%,与肺脏相关的证候占6.0%,与瘀血相关的证候占44.0%,与热邪相关的证候占32.0%,与湿邪相关的证候占26.0%,与痰浊相关的证候占17.0%。基础证候共8种,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肾阳虚弱、瘀阻水道、肾阴不足、湿热下注、脾气虚弱、痰浊郁结、肝郁气滞、肺热气郁。相关分析得出,肾阴不足和肾阳虚弱证候与前列腺体积最为密切,P<0.05;肾阳虚弱和瘀阻水道的证候与MFR的相关性最强,P<0.01。因子分析法表明:肾阳虚弱和瘀阻水道两证候最为常见。
结论:本次调研初步表明,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证候性质上,多为虚实夹杂,单纯的实证、虚证较少,阳虚多,阴虚少;脏腑定位上,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其次,与肝、肺亦有一定联系;致病因素上,与血瘀关系最密切,湿热其次,痰浊次之;证候结构上,复合证候多,单一证候少;证候种类上,常见的有肾阳虚弱、瘀阻水道、肾阴不足、湿热下注、脾气虚弱、痰浊郁结、肝郁气滞、肺热气郁八种证候。前列腺增生症的的病因病机:与肾虚、血瘀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湿热其次,气滞、痰浊、肝郁、肺闭次之。本病病位在膀胱、精室。肾虚血瘀水阻,膀胱气化失司是其基本病因病机,兼杂有脾虚湿热、肝郁气滞、痰浊闭肺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