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直接关系着民众的基本福祉、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城镇化与工业化进一步深入,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些导致我国粮食供需情况未来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缺口。水稻作为中国当前被直接食用最多的粮食品种,其产量的充足供应对我国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重在对其生产潜力挖掘方面进行研究,这兼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索,希望从要素投入方式改良和效率提升方面让水稻的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将影响水稻生产潜力释放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然后建立一个完整框架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研究。首先选定湖北省的水稻种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的种植情况作出大体介绍。其次在2009-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面板数据基础上,先验证稻农的种植情况存在技术非效率情况,基于检验,再对稻农的生产投入行为建立随机前沿的生产函数模型,一方面估计各投入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状况,同时研究了要素的技术变迁方式,另一方面考察了一些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作为水稻主产省份之一,在生产上特点鲜明,大多数农户选择了水田二熟制的耕作方式,品种以杂交的中稻居多,机械化水平普遍较高,许多农户有扩大耕种规模的倾向;在水稻生产上,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79%之间,这些农户的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而且存在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不过变迁效应为负,使得水稻产出以每年2.14%的速率下降;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较大,且二者均为正值,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而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提升水稻的生产潜力,在要素投入结构和技术效率提升上尚存在可调整的空间。由于经营规模现在远未达到最优,政府可建立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之类的平台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以大力推广机械化为配套措施,从而在现阶段的基础上提升产量;未来政府若想使水稻种植产量进一步增加来缓解需求压力,还需提升农业补贴的精准度;鼓励农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一定效果;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在长期上对提升稻农种植的技术效率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