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外科术后患者的各种痛苦与不适,生存质量的下降,如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体倦乏力、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等,西医往往束手无策或作用有限,而这正是中医药的潜在优势所在。故在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干预可能更好地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但中医药疗效一直受到某些人的质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能被中西医都认同的临床疗效评价工具和方法。中医药疗效临床上常套用西医客观评价标准,过分注重微观评价指标,这样有可能产生对中医药疗效评价不公平的结论。根据患者报告结局评测的内容和要求,研制符合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状况临床特点的量表是对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外科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进行合理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测评的重要内容。目的构建用于围手术期的具有中西医结合临床特色的康复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及条目池,为该量表的研制和评价做好前期工作。该量表将为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情况评测提供一种客观、全面、普适的评价工具。方法根据国际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回顾法及专家咨询法。1.文献回顾法(1)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医书库及使用《中华医典》光盘广泛查阅对量表的制定有理论指导意义的中医理论。(2)使用维普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或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 PRO)量表,外科领域生存质量或PRO研究,外科术后康复量表的相关文献;了解量表的维度、条目及其量表的研制程序。(3)使用Pubmed数据库、EBSCOhost外文数据库及互联网的Google学术搜索、患者报告结局的生存质量量表网站(http://www.proqolid. org)等检索关于国外外科术后康复评价的普适性量表、特异性量表以及国际上量表研制规范的文献,了解相关量表所包含的维度、条目及其研制程序。2.专家共识专家包含了外科、妇科专家、临床流行病学及统计学专家。在研究开始前就本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第一次专家咨询。在文献调研结束后进行第二次专家咨询,内容主要围绕该量表应包含的内容、量表的适用范围、测量时点及条目数量等。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采集的意见,初步制定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量表的理论框架,并按理论框架推导条目池。结果从1976年至2010年期间进行文献检索,可查阅到国外7个关于外科或麻醉术后康复量表以及国内唯一一个外科术后康复量表。结合本量表的研制目的,把上述8个量表的结构、条目以及专家意见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构建了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量表的理论框架,包含的维度(domain)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活动能力、总体评价和疼痛5个维度,外附一个社会功能维度适用于术前及出院后远期疗效的评测。同时结合中医理论,针对外科病的病机主要涉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和中医古代对外科病预后评价亦主要从五脏为出发点的论述,认为以中医的五脏生理功能、气血经络、阴阳的内容以及现代医学患者报告结局包含的内容作为各维度下的小方面(facet)。根据文献调研及专家调研结果,推导出条目共122条,其中生理功能维度49条、心理功能维度24条、活动能力维度25条、疼痛维度12条、总体评价维度5条和社会功能维度7条。各维度和方面、条目的结合,是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体现。结论初步拟定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量表的理论框架以现代医学患者报告结局评测内容为领域,其下各方面包含中医理论内容。初步构建的理论框架具有中医特色,将可能全面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围手术期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突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