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期英国唯美主义运动代言人奥斯卡·王尔德一直以来都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自我实现理论,并通过其两部童话集作了进一步分析。
文章第一章总体介绍了王尔德自我实现理论的渊源。一方面,传统唯美主义思想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过夏夫茨伯里、康德、卢梭、黑格尔、佩特等唯美主义者的发展,影响波及至王尔德。另一方面,在英国,唯美主义运动转变为一场寻求艺术化生活的运动。受此运动的影响,王尔德倡导艺术的自主性,把艺术变成了生活的引领者,变为自我实现的方向标。
第二章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自我实现理论的构成。在传统唯美主义与英法唯美主义运动的双重影响下,王尔德形成了独到的唯美主义自我实现理念。对他来说,生活应该从外部回归内部,源至心灵的艺术才是真正的道德。同时,要在一个充满诟病的社会实现自我,批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王尔德的批评精神是一种从内心看问题的态度,它让人不断地回归自我、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我。
第三、四章以验证王尔德自我实现理论为出发点,对其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与《石榴之屋》作了文本细读。通过对夜莺、快乐王子以及年轻国王的描述,王尔德指出人对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与美对人产生的影响。在王尔德看来,这些故事中的主角是实现了自我的。另一方面,艺术寻求内在发展这一要求让外在的那些阻碍人自我发展的社会架构变成了一种需要被颠覆的对象。王尔德解释了来自社会私有财产、伪道德,以及功利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对人自我实现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对《快乐王子》中的穷人、《年轻的国王》中的受压迫者以及休与小汉斯之间友谊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在私有财产与虚假道德束缚下人的卑微。这些人,在王尔德看来,是背离了自我实现道路的。
最后,文章对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自我实现作了总结。王尔德认为,自我实现的最终状态必然是个人主义的繁荣发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在王尔德看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个人主义在本质上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它推崇美与快乐,在这之中,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在艺术道德的指导下完成了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