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由原发性神经系统受损和功能障碍所引发的疼痛。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临床上目前暂无有效治疗措施,长期的慢性痛折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探讨NP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新的治疗药物对我们来说迫在眉睫。葛根素亦称葛根黄素,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衍生物,已发现葛根素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活化胶质细胞,亦可缓解多种神经损伤和痛性糖尿病模型鼠机械和热痛敏反应,因此推测葛根素能通过抑制脊髓炎症水平来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目的:(1)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研究小鼠鞘内置管的方法,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2)观察葛根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有治疗作用,为临床该疾病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基础;(3)研究葛根素的治疗作用是否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转录抑制因子sall1有关,以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作用机制。方法:(1)雄性BALB/c小鼠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小鼠单侧坐骨神经的两个分支即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予以结扎并切断,只保留腓肠神经。Von Frey纤毛测量小鼠在SNI建模前后的50%机械缩足阈值变化。(2)在SNI建模5天通过腹腔注射、鞘内注射、鞘内置管三种给药方式予以葛根素治疗,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给药前后的机械痛阈变化情况。(3)RT-q PCR检测SNI小鼠建模7天及给药7天的患侧腰段脊髓IL-1β、IL-6、TNF-α炎症指标的变化。(4)RT-q PCR、Western-blot检测SNI小鼠葛根素治疗7天、10天sall1的变化情况。结果:(1)SNI小鼠建模患足可见五指并拢屈曲,轻度外翻畸形表现。建模后小鼠患侧机械痛阈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注射葛根素治疗的SNI小鼠机械痛阈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鞘内注射及鞘内置管给药后小鼠机械痛阈较给药前明显上升(P<0.05),证明鞘内注射及鞘内置管两种中枢直接给药方式对SNI小鼠有治疗作用。(3)RT-q PCR检测显示SNI小鼠脊髓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建模后明显上升,鞘内注射葛根素7天脊髓炎症相关指标较给药前进一步上升,葛根素通过鞘内置管给药7天脊髓炎症相关指标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0.05)。(4)RT-q PCR、Western-blot结果可知,sall1在SNI建模后均有降低,7天时下降最低,在葛根素鞘内置管给药7天、10天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上升,以7天时上升最明显,10天时升高至正常水平。结论:1.SNI模型后小鼠机械痛阈明显降低,建模后与建模前基础阈值相比下降大于40%判断为建模成功,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成功。葛根素通过腹腔注射对SNI小鼠痛敏反应无治疗作用,鞘内注射及鞘内置管可提高SNI小鼠痛阈,推测本实验所用的葛根素剂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只能通过中枢给药发挥作用,但鞘内反复注射有进一步造成炎症损伤的存在,鞘内置管给药方式最安全有效。2.SNI模型小鼠脊髓sall1表达水平下降,而在葛根素治疗后能逆转sall1表达下降,提示葛根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可能通过增加小胶质细胞转录抑制因子sall1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