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大学生犯罪的报道也频频见诸媒体,特别是一些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无视法律轻易地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犯罪有什么特点?社会、学校、家庭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的发生?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得不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因此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某一类或某几类犯罪特点进行分析,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各种媒体在报道中也往往更注重对具体个案的处置,而缺乏对这一类人犯罪根源、本质的深入剖析。这种现状对于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寻求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是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只有通过对犯罪原因的正确分析,找出大学生犯罪的规律性,才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犯罪的相应对策。因此,对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是本文论述的核心问题,对大学犯罪预防和矫治的对策思考则是本文的落脚点。本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大学生犯罪类型多样,几乎涉及刑法规定的全部类罪和种罪;第二,贫困大学生在犯罪大学生中占较高比例;第三,多数犯罪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第四,激情犯罪在大学生暴力犯罪中占有很大比例;五是大学生犯罪行为中包含着隐蔽犯罪倾向。第二部分根据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主要特点从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概括出四个主要因素:一是个体因素(即内因)与大学生犯罪。大学阶段个体生理、心理发展不协调是诱发大学生犯罪的潜在因素;心理疾病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人际交往困难为大学生犯罪埋下隐患;性知识缺乏与性观念开放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性道德错位成为引发大学生性犯罪的导火索。二是学校教育因素与大学生犯罪。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学校管理的漏洞为在校大学生犯罪埋下隐患。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犯罪的催化作用。四是家庭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自身德行素质较低;家庭结构不健全。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论述对大学生犯罪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笔者认为,犯罪数量不断增加;新的犯罪种类不断出现并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犯罪及大学生犯罪团伙化是大学生犯罪表现出的比较显著的四个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提出了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思考。笔者认为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当首先考虑从刑事司法之外寻求解决对策,通过社会管理者、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身共同的关注和努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笔者引入“犹豫制度”的概念分析了刑事司法程序身对大学生犯罪矫治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