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耳鼻喉科疾病中,鼻炎发病率较高,治愈困难。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由肺、脾、肾、胆亏损和外感风邪所致。滴通鼻炎喷涂凝胶剂由滴通鼻炎水改剂型而来,原处方收载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其具有清热祛风,宣肺通窍的功效,临床用于鼻窒、鼻鼽、鼻渊等症。本课题拟优化滴通鼻炎喷涂凝胶剂的提取工艺,筛选稳定、合理的制备工艺,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鼻黏膜毒性初步评价,为后期药物新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芳香水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干膏率、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水提的最佳工艺;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2.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试验,以凝胶温度、凝胶长度、凝胶粘度和凝胶脱水状况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处方;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最佳辅料比例。3.采用无膜溶出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测定指标成分药物累积释放率和溶蚀率;为探讨滴通鼻炎喷涂凝胶剂释药机制,对黄芩苷、盐酸麻黄碱、咖啡酸的释药行为拟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4.质量标准研究:主要开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的研究。采用薄层鉴别的方法对蒲公英、黄芩、麻黄、石菖蒲、白芷、苍耳子等六药味进行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对pH、装量差异、每瓶总喷次、每瓶主药含量、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并初步制订其含量限度。5.采用肉眼观察和HE染色方法初步评价本品的鼻黏膜毒性,通过打喷嚏试验,考察其宏观刺激性;观察大鼠体内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器官并判断其毒性;分析鼻黏膜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结果:1.制备工艺:白芷、苍耳子、细辛、石菖蒲、辛夷、麻黄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约200 mL备用,药渣与蒲公英、黄芩加2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5 h,上述试验均需补充吸水率,分别为168.88%、174.63%。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密度1.10-1.35 g/mL),加乙醇四倍量,搅匀,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白芷等蒸馏液,备用。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处方辅料浓度范围;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试验,以凝胶温度、凝胶长度、凝胶粘度和凝胶脱水状况为考察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最佳处方比为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甘油为20:3:5。最佳制备工艺:200 g P407,30 g P188,50 mL甘油,2 g苯甲酸钠,pH 5.5-6.5,储备药液,加水至1000 mL,分装,即得。2.成品采用无膜溶出法进行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药物累积溶蚀率与释药率有较强的线性关系;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体外释放最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咖啡酸最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说明三种有效成分的释放方式以溶蚀为主,以扩散为辅,具有缓释特征,可达到缓释长效的作用。3.建立质量标准(草案):蒲公英、黄芩、麻黄、石菖蒲和白芷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良好,不受其它成分的影响,可纳入质量标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的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稳定性、专属性均良好。本品每1 mL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0.15 mg;本品每1 mL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C10H15NO·H Cl)计,不得少于0.09 mg。4.鼻黏膜毒性初步评价:利用打喷嚏次数判断大鼠鼻腔刺激性,结果发现对大鼠的鼻腔有一定刺激性,但停药30 min即可恢复正常。肉眼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均未出现红肿、充血等现象。HE染色的结果表明,本品对大鼠鼻黏膜有轻微损伤,停药7天后,除阳性组黏膜固有层可见腺管上皮细胞发生轻度空泡变性,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固有层有充血、出血现象外,其余各组均可恢复正常。综上,本品局部应用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研发。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滴通鼻炎喷涂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所建立质量标准(草案)可控制其质量。本品对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器官无毒性,对鼻黏膜的轻微刺激具有可逆性。本品毒性较小,停药可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