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农村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使传统的父系家族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绝大部分仍然会依托家庭。家庭内部其他成员对老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充分体现了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的根本特征。
本文重点关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支持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为老人的劳动供给行为,这是老人进行自我支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二为子女的养老支持行为,包括子女向老人提供的经济支持和帮助,这中间还会涉及到老人向子女提供帮助和经济支持的行为。本文第二章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老年人家庭支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研究作好理论铺垫。第三章以‘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查》课题组提供的数据,以山东省为例,深入子女与老人代际转移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分析了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经济支持与帮助状况及其互动关系;第四章则深入探讨了作为非常重要的自我支持手段的劳动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第五章则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与代际支持之间的互动行为。第六章则以前面三章的研究为基点,探讨了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七章总结。
本文研究表明,老人给子女经济支持和帮助的儿子偏好是存在是,但也注重分配的公平性,其力度与子女的需要和老人拥有的资源有关。子女给予老人经济支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医疗保健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老人获得的经济支持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中提供最多经济支持的子女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能力支持型”与“基本保障型”。儿子与女儿在提供经济支持与帮助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子女获取收入的能力是老人获得经济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老人与子女的双边互助行为是广泛存在的,但子女为老人提供养老经济支持是仍然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
老人的劳动供给受老人的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尤其是较差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不参与劳动的重要原因。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老人会持续劳动下去。通过劳动供给行为,老人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会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增强老人的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劳动动机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收入以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与子女同住或接受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一般不会改变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行为,老人的劳动供给行为可能由家庭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同时,农村老人的居住安排并不成为家庭养老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仅仅是家庭生命周期内家庭结构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