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萌发期和苗期是小麦一生中对盐胁迫较为敏感的时期。缓解小麦在萌发期和幼苗期盐害,促进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对小麦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盐浓度下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小麦种子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明确不同盐浓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选择DA-6、油菜素内酯、γ-氨基丁酸、噻苯隆等外源调节剂,研究了不同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外源调节剂处理(1.5 mg/L油菜素内酯、100 mg/L噻苯隆拌种)进一步测定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探究外源调节剂缓解小麦萌发期和苗期盐害的作用机理,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保障小麦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盐浓度对小麦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选择山农23号、济麦22、鲁原502、师栾02-1四个小麦品种,分别在不同盐浓度(0、0.3%、0.6%、0.9%)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各个品种的发芽指数、单株干重、活力指数。0.3%、0.6%盐胁迫对四个品种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仅0.9%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山农23号和济麦22的发芽率。综合来看,山农23号、鲁原502表现为各个发芽指标受盐胁迫影响大,各指标降低幅度明显较大。济麦22的发芽势、发芽率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其余指标受影响相对较小。师栾02-1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在盐胁迫下的下降幅度均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2.外源调节剂引发和拌种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影响用DA-6、油菜素内酯、γ-氨基丁酸、噻苯隆对山农23号种子进行引发、拌种处理,结果表明,1.5 m Mγ-氨基丁酸引发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山农23号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缓解盐害。外源调节剂复配进行引发处理相比单一调节剂处理效果不显著,对活力指数无显著影响。研究了四种外源调节剂拌种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油菜素内酯、100 mg/L噻苯隆拌种处理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山农23号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单株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缓解盐害。外源调节剂复配进行拌种处理相比单一调节剂处理提高发芽活力的效果不显著。3.外源调节剂处理对小麦不同条件下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研究了噻苯隆、油菜素内酯拌种处理对山农23号和鲁原502两个小麦品种在正常条件和盐胁迫下萌发成苗的作用,结果表明,噻苯隆拌种对两个品种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比较一致,对正常条件和盐胁迫下均能很好的促进萌发成苗。100 mg/L噻苯隆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在正常和盐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单株干重和活力指数,对两个品种在正常条件和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1.5 mg/L油菜素内酯拌种对山农23号正常生长条件下发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其发芽指数、单株干重、活力指数,对鲁原502正常和盐胁迫下的发芽成苗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正常条件下的发芽指数、单株干重和在盐胁迫下的发芽势、活力指数。4.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了噻苯隆、油菜素内酯拌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在正常条件、盐胁迫下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0 mg/L噻苯隆拌种处理对两个小麦品种在正常条件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SOD活性都有显著提升作用;对两个品种正常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也显著提升了山农23号在盐胁迫下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1.5 mg/L油菜素内酯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在正常萌发过程中的SOD活性,也显著提高了山农23号盐胁迫萌发中的SOD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山农23号在正常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提高了鲁原502在盐胁迫下萌发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综上,100 mg/L噻苯隆拌种处理对正常条件和盐胁迫下的小麦萌发成苗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说明噻苯隆拌种处理增强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耐盐性。而1.5 mg/L油菜素内酯拌种提高种子萌发成苗的效果在不同品种上有差异,在正常条件和盐胁迫条件下促进萌发成苗的效果也不太一致。由此认为,100 mg/L噻苯隆拌种处理可以作为小麦盐胁迫下萌发成苗调控的有效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