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氨氯吡咪对大鼠动脉血管环和心肌细胞Na/Ca交换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b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1、观察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对正常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并探讨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2、观察二甲基氨氯吡咪对正常大鼠和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及Na<+>/Ca<2+>交换的影响。 研究方法:1、大鼠脱臼后,立即取出肠系膜、肾脏、心脏和大脑,浸入4℃的PSS液中。按不同方法分离制备出2mm长的动脉环,将两根直径为40μm的钨丝穿入管腔,把血管环固定在Multi Myograph System-610M(Danish Myo Technology A/S,DMT)浴槽内的传感器上,持续通以100%O<,2>。浴槽温度恒定在37℃,平衡60min后开始实验,血管环的张力变化通过DMT的换能系统采集,并通过Chart5.3记录在微机上。2、采用L-甲状腺素(L-Thy)给大鼠灌胃,连续给药7天,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取出心脏,测其心脏重量指数和心室重量指数,两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10),符合《药理实验方法学》中的心肌肥厚模型标准,证明心肌肥厚模型制备成功;胶原酶法急性分离正常和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测定细胞的L-型钙电流、钠电流和钠钙交换电流,膜电流大小以电流强度表示。 研究结果: 1、二甲基氨氯吡咪对正常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环的作用:DMA(1×10<-6>、3×10<-6>、1×10<-5>、3×10<-5>mol/L)各浓度对由60 mmol/L KCl引起大鼠大脑中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收缩的影响均小于5%,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n=5,P>0.05)。DMA(3×10<-7>、1×10<-6>、3×10<-6>和1×10<-5>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由:Phe引起的大鼠肾动脉血管环收缩,使Phe浓度一效应曲线非平行右移,Emax降低20%~45%左右,表现出非竞争性拮抗的特点。DMA(3×10<-7>、1×10<-6>、3×10<-6>和1×10<-5>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由Phe引起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收缩,使Phe浓度-效应曲线非平行右移,Emax降低20%~50%左右,也表现出非竞争性拮抗的特点。1×10<-6>、3×10<-6>、1×10<-5>、3×10<-5>、6×10<-5>mol/L的DMA,可以使Phe(10<-5>mol/L)收缩的大鼠肾动脉环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其最大舒张率(Emax)为:45.75±1.89%(P<0.05,n=6),其IC<,20>为:6.61±1.65μmol/L(P<0.05,n=6),等摩尔浓度的NaCl对大鼠肾动脉血管环的张力无显著影响。1×10<-6>、3×10<-6>、1×10<-5>、3×10<-5>、6×10<-5>mol/L的DMA,可以使Phe(10<-5>mol/L)收缩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环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其最大舒张率(Emax)为:47.04±1.42%(n=6,P<0.01),其IC<,20>为:5.25±1.36μmol/L(P<0.05,n=6),等摩尔浓度的NaCl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张力无显著影响。 2、二甲基氨氯吡咪对正常大鼠和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及Na<+>/Ca<2+>交换的影响:10μmol/L的DMA对正常和L-甲状腺素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与I<,Na>均没有显著影响(P>0.01,n=5)。10μmol/L的DMA可以增大Ni<2+>敏感性I<,Na/Ca>,在电位+70 mV的外向I<,Na/Ca>电流强度由106.89±8.54pA增加到135.10±13.71 pA(P<0.05,n=4),增加了26.18±3.76%:在电位-70 mV的内向I<,Na/Ca>电流强度由-122.70±11.42pA增加到-176.27±14.92 pA(P<0.01,n=4),增加了43.76±10.91%。20μmol/L的DMA增大I<,Na/Ca>,在电位+70 mV的外向I<,Na/Ca>电流强度由106.89±8.54pA增加到183.31±15.02%(P<0.01,n=4),增加了71.47±1.60%。在电位-70 mV的内向I<,Na/Ca>电流强度由-122.70±11.42pA增加到-256.90±17.19pA(P<0.01,n=4),增加了109.77±5.75%。 研究结论: 1、DMA(1×10<-6>、3×10<-6>、1×10<-5>和3×10<-5>mol/L)各浓度对由60 mmol/LKCl引起大脑中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收缩均没有显著作用。 2、DMA(3×10<-7>、1×10<-6>、3×10<-6>和1×10<-5>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由Phe引起的大鼠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收缩。 3、DMA(3×10<-7>、1×10<-6>、3×10<-6>和1×10<-5>mol/L)浓度依赖性舒张由1×10<-5>mol/L Phe收缩的大鼠。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 4、DMA(5μmol/L)对于正常和L-Thy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和I<,NA>均没有明显作用。 5、10μmol/L DMA和20μmol/L DMA,能增强L-Thy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Na/CA>电流;对内向电流的增强作用明显大于对外向电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的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对成藏静态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成藏动态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指出断层是最主要的输导体系类型,油气主要沿断层垂向运移。针对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已知的油气藏,通过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岩心观察、地
学位
Pygopus-2 over-express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several malignancies,such as ovarian,breast,lung and liver cancers.Here we demonstra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Pygopus-2 by shRNA inhibited hepatic carc
近年来河流水域污染问题再次加剧,国家多次提高污水排放标准,随之而来的是剩余污泥产量的再次定义,剩余污泥因其高污染、难处理等特性被纳入固体废弃物,合理妥善处理处置剩余污泥是目前的迫切需求。为缓解剩余污泥带来的环境压力,强化隐性生长构建破胞污泥减量新技术,从而真正意义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稳定化。  本研究首先探索芬顿氧化破胞最佳控制参数,然后从表观指标、污泥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等多个层面解释破
学位
本文采用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14年的CERES-SSF Aqua MODIS Edition 4A云资料,把东亚地区分为五个次区域,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东部海域,对低云和中云的宏观特征量——云量、微物理特征量——包括冰水柱含量、液态水柱含量、云光学厚度在东亚不同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对东亚 5 个区域不同的云宏微观物理特征进行了
学位
印染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印染行业产生的染料废水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度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印染废水的治理现状以及印染废水自身的性质,进一步探究了化学混凝法及其相关工艺去除典型染料的技术,对缓解水资源危机和维持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本文制备了一种新生态型复合混凝剂聚硅酸铁锰(PSFM)以处理
学位
[db:内容简介]
目的对按标准化工艺流程制备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制剂进行微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方法人脐带华通氏胶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至P5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培养法检测细菌、真菌污染,指示剂培养显色法和快速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支原体污染,鲎试剂凝胶法检测细菌内毒素;胶体金法检验特定人源病毒、梅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目的:观察芪石升降归元丸“以枢调俞(脊)/枢”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芪石升降归元丸对FD患者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影响,揭示芪石升降归元丸通过“以枢调俞(脊)/枢”治疗FD中医机理,为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FD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以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对照组以枸橼酸莫沙比
目的分析广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防制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全区梅毒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图表。结果 2004-2014年广西发现梅毒病例共268040例,梅毒病例已覆盖全省各市、县、区,2004-2011年期间每年梅毒病例呈现逐年持续增多趋势,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病例发病率最高达到26.83/10万。25-
目的:  研究新型喜树碱类似物FL118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特点,尝试从表观遗传学(microRNA)角度寻找FL118抗癌作用的新靶标,解释FL118作用优于其他喜树碱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MTT实验选取一系列梯度的FL118(0.01/0.1/1/10/100/1000 nM)处理HCT-116细胞72h,选择SN38(10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