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言-意不对称关系所造成的间接语义现象也被许多语言学家关注和讨论。作为广义的功能主义学说,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都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篇的分析,对间接语义现象进行了探讨,虽然两种视角的研究方法和解释机制存在较大不同,但对于言语功能、语境的共同关注,研究对象的部分重合,使得学界提出两种视角互补的声音逐渐增多,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互补性假设的研究开始兴起。但这些对比分析仅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的可能性假设,未能比较全面的深入地挖掘两种视角的同与异、互补的角度与方面。因而本论文选择语用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两种视角下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会话含意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人际语法隐喻理论”,从他们对间接语义现象的解释机制入手,对研究对象范围的重合与否、言语功能的具体作用、语境因素的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为两种视角的互补性寻找理论与应用依据。一方面能够厘清两种视角各自解释机制的运行方式和特点,明确自身的局限性,为两者的互补寻找接口;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视角的比较研究,为间接语义现象本身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间接语义现象的研究传统和现状,并重点对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两种视角的比较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明确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意义。第一章从两种视角的研究对象间接语义入手,从定义系统、判定方式、研究范围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各自视域中研究对象确立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两者共同的比较基础,为后文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第二章从两种解释机制的逻辑方向入手,以各自不同的语言观为依托,从内部分析两者在逻辑层面的本质差异。第三章对两种解释机制具体的方式特征进行详细论述,明确动态推理与静态综合分析的主要区别,并提出主客体的动态转换与言语角色的选择上的区别。第四章则从两种机制共有的外部影响因素——语境入手,从其参与度和参与方式的不同把握两种解释机制的外部差异,进一步为后文的互补分析提供依据。第五章则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提出两者互补的具体方面和方式,为学界所提出的“互补的可能”填充内容,提供一定的角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