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鲁迅与尼采的家族性相似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采对鲁迅的文学气质有较大影响,鲁迅的文学个性也与尼采思想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尼采与鲁迅都属于生命文化大家族的成员,两者在思想气质上具有家族性相似。
  尼采是18世纪末以后浪漫主义的一个极端发展,也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将浪漫主义对理性的反思、批判和对生命的崇拜,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开存在主义之先河。尼采思想在他死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接触尼采。鲁迅对尼采的接受,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影响与接受,达到了一种强烈共鸣的程度。鲁迅不仅在各个时期都引用了尼采的语言,而且,直接借鉴尼采的文体,鲁迅最初的杂文随感录,和尼采式箴言散文文体完全一致,因此,鲁迅也被看做是中国的尼采。鲁迅散文诗《野草》的篇幅比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短小,但是,在结构上和风格上却完全相同,甚至在思想精神上,也有明显的交叉性。鲁迅杂文所表达的思想,许多地方近似于尼采的思想。
  尼采对世界、人生的理解是那种他所说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式:世界是不断生成的,是变动不居、生生不息的,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并呈现出一种环形结构:永恒轮回。各种事物不断产生,不断灭亡,相同者能够重复出现。这是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世界,各种意志、力量不断碰撞,永无止境。尼采认为,世界就是如此,不要用道德的眼光审视世界,而应该以生命意志和艺术的眼光看待一切。要彻底祛除叔本华式的苦难感和原罪意识,要像赫拉克利特那样,把世界看成是一种游戏,就像儿童游戏一样。在这样一个世界之中,人的真正价值,就是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超人式的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人学理想,以意志力量即权力意志为轴心,同时伴随着激烈的否定精神。权力意志的实现不是静态的或和谐的,而是在不断斗争的状态之中。对斗争的强调,以至于使尼采颠倒传统的道德观念,以恶为善,以魔鬼自居,不断反抗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尼采的目的是要人们直面世界、人生的悲剧命运,拿出勇气和力量来,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否定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求知传统,也否定了现代知识理性及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普遍理性,更没有普遍真理,真理不是客观地存在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真理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同的人总是依据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不存在永恒视角。真理和各种复杂因素有关,与个人意志有关,尤其是权力意志。尼采否定了传统基督教伦理观和世界观,博爱、爱自己的邻居等这些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是不道德的,因为它遏制优秀的个人,把个人变成了一个毫无特性的群体中一员,抹杀了个人价值。所以,基督教道德是堕落、生命力衰退的表现。真正的道德是肯定自己、张扬自我的,是少数人的,是主人道德,是高贵的道德。否定自我,把自我混同于多数人之中,是奴隶道德,低贱道德。正是这种对西方文化及其传统的猛烈否定和反思,使尼采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充满矛盾、斗争的,这种思想贯穿鲁迅一生。在五四以后,鲁迅以自己的小说、杂文和散文,不断表述这种思想。在鲁迅看来,不存在一个绝对和谐的一切圆满的世界,没有黄金世界,没有大团圆,人生——生命的路,是克服重重阻力的一种长途。就像“过客”一样,永远走在路上。鲁迅希望国人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看人生,抛弃黄金世界、大团圆的空茫梦幻,直面人生和世界。这种变动不居的世界体验,在鲁迅的历史感受中表现尤为明显。鲁迅不是那种简单的进步论者或进化主义,面对进步主义,鲁迅时常犹豫、怀疑,并表现出一种循环史观:过去的历史不断在现实重复。鲁迅的不断反抗乃至追求那种永远革命的精神,都和这种历史观有关。
  鲁迅追求的理想人格,与尼采具有本质性的相似。鲁迅崇尚强者,正如尼采崇尚超人一样。无论是早期,还是五四时期乃至三十年代,鲁迅所渴望的理想人格,往往都是以意志力量为核心品质,是力量型的自律人格。强调个人自我选择,超越大众或一般社会心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真理即自我的主观判断,伦理也是自我判断。如“精神界之战士”、“这样的战士”、“叛逆的猛士”、“过客”等完全和尼采超人的气质类同。狂人、疯子、傻子等形象,和尼采的酒神精神一致,同时,也是“叛逆的猛士”的精神写照。尼采把疯狂当作反叛、战斗的必要品质。这些人物性格都具有战斗、反抗精神,在战斗、反抗之中,表现出自己不屈的生命意志。鲁迅喜欢战斗,战斗是生命力量最充分的证明。在鲁迅的战斗精神之中,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一种以恶为善的倾向。鲁迅的狂人、疯子,尤其是宴之敖者,明显带有尼采式的魔鬼性格特征。鲁迅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思想黑暗,也是他的恶魔性格的外露。
  鲁迅改造国民性及对大众看客心态的批判,最重要的内容是对驯服、奴性的否定、鞭挞,同时,也伴随着对中庸、调和人格的否定。这种改造国民性与尼采的改造人类的意图是相近似的,都是呼唤个体生命的反抗性和叛逆性,让个人变得更强大。两者都是试图以意志力量型的人格替换传统社会的忍耐、理性、节制、调和型的人格。但是,鲁迅在批判大众的时候,没有像尼采那样走得那么远,尼采完全否定大众,鲁迅则是矛盾的,他批判大众、蔑视大众,另一方面却又有对大众的同情,这种同情在于鲁迅吸收了拜伦式英雄的人道主义精神。
  鲁迅与胡适派知识分子的冲突,表现出尼采式生命意志与现代理性之间的冲突。在“三一八”惨案、人权论争、文学与阶级性等问题上,胡适派知识分子强调普遍公理,强调社会秩序和学校秩序,提倡普遍公理即普遍价值,提倡永恒人性,而鲁迅却强调个人立场,个体生命的反抗精神。鲁迅看到的是胡适派知识分子向权势者妥协的心态,将他们看做是“帮忙”的。鲁迅否定普遍公理,他对普遍公理、永恒人性的批判明显带有尼采式认识论、人性观的色彩,所谓公理和个人意志是结合在一起的。鲁迅以文学的阶级性反对梁实秋的人性论,其意图不在于文学是否有阶级性,而在于反对永恒不变的人性。
  鲁迅对传统文化、社会现实的批判贯穿着一种“价值的重估”的精神,体现出昂扬、饱满的生命意志。鲁迅激烈地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儒家文化是吃人的文化,中国历史只是两种社会状态的循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鲁迅把中国社会看做是制作吃人的宴席的厨房,吃人现象无所不在。这和尼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反思在精神气质上是一致的。
  鲁迅与尼采的相似之处在于强力激情的生命文化。这种生命文化精神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文化精神的传统根基。鲁迅喜欢魏晋文章,喜欢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嵇康、阮籍等人。这种对魏晋风度的嗜好,体现出鲁迅对道家文化的偏爱。道家文化有不同倾向,一方面是主“静”的,一方面是主“动”的,前者节制、冷静、闲适、超脱;后者激情、冲动,狂放不羁。但是,在大一统文化压制、规范之下,道家文化的主动的、激情的因素被不断压抑、削弱,以至于被视而不见。鲁迅讨厌、反对那种主静的道家文化,却承续着主“动”的激情的道家文化精神。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诱发Wistar大鼠和豚鼠长QT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初步探讨miR-1和miR-133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方法: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0.8 mg·kg-1·d-1)来建立Wistar大鼠和豚鼠长QT综合征模型。取Wistar大鼠和豚鼠心室肌组织,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三氧化二砷对miR-1和miR-133表达的影响;Western
目的: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全草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尝试探讨灯盏花素抗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心肌肥厚的模型来探讨其抗心肌肥厚的作用。Western-blot分别从细胞和组织水平检测β-MHC,calcineurin,CaMKII蛋白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测量了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变化。结果:我们发现灯盏花
学位
目的:研究5-HT3受体拮抗剂的抗心肌肥厚作用。  方法:主动脉弓缩窄建立压力负荷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tropisctron,TPT)和昂丹司琼(Ondansetron,Ond),腹腔注射(2.5mg/kg)。4周后,称重法测定心脏指数(HW、LVW、BW、HW/BW、LVW/BW)和肺脏指数(LW,LW/BW);Masson染色测定心肌纤维化;R
2006年底,我国的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由于我国银行具有市场体制落后、效率低下、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以及银行市场高度垄断等特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影响研究的最新相关成果,阐述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特点,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和案例研究,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
学位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图书馆办馆思想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确立。图书馆是为用户而存在的,服务质量的评价也必然应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出发,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推行的的LIBQUAL+TM正是基于用户感知的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测评的有效工具。本文对LIBQUAL+TM评价工具进行了适度改
马克思的宗教观是马克思对宗教问题本身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则、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做的论述,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施特劳斯等对马克思宗教观有着启发性和开拓性的作用。马克思吸收但没有全盘照抄他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创新。  由于家庭的原因,马克思在少年时期是一名犹太教徒,后随父亲改信新教,如果没有后来的柏林求学,没有参加青年黑格尔派,可能一切会变得不一样。但是
学位
环保非政府组织是公众参与环保的优秀群众代表,同时它也是政府治理环境的监督者和重要助手,它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充分弥补了现代社会“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公共环境治理中的不足。本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当今中国水环境污染现状,政府有必要推进环保NGO参与到中国的水环境治理进程中来。论文中简介了中国环保NGO的成长史和现状,把文章研究的对象即在中国的环保NGO区分为国际在华NGO和国内本土环保NGO,并从一
公正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国家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公正问题做出全面、系统阐释的人。本文主要通过原典解读的方法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入手,对其公正观做出初步的探析,并最终落脚于如何培养公民的德性这一根本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德性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中,德性是使事物良好表现其功能的品质或状态。德性内在于幸福,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
本文以《新约》这一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新约》文本展开了再阅读、再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约》中的性、性别、婚姻、家庭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等问题展开了具体地分析与论述,并较为概括性地分析与阐述了这四者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期勾勒出《新约》文本中性、性别、婚姻、家庭观的全貌。同时也从其对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方面,具体分析了《新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指出了《新约》中的性、性别观念以及性规范、婚姻家庭
学位
兄弟伦理是家庭的核心伦理之一。在传统中国,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影,也是伦理的起点,基于这一前提,兄弟伦理对传统家庭的维系传承、国家的结构组织,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儒家的兄弟伦理观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通过兄弟关系在家族结构中的位置来观照家族伦理的特质,二是从具体的伦理经验中提取并发展出兄弟伦理的基本内涵。从自然的生成秩序来看,兄弟关系源自夫妇结合而形成的父子关系,因此儒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