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控制Booroola 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IB基因、以及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这两个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RFLPs)分子标记技术,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R-I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蒙古羊双羔群体和蒙古羊单羔群体中都不存在Booroola Merino羊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表明BMPR-IB基因不是影响蒙古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而在多胎类型品种小尾寒羊中存在相应的突变,发现了三种基因型,其突变纯合子(BB),杂合子(B+)和野生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00,0.733和0.167,与产羔数关联分析表明,BB基因型母羊和B+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极显著(p<0.01 ),推断BMPR-IB基因是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小尾寒羊该基因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 P<0.05)。(2)采用PCR-RFLP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3)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突变28-30bp(CTT缺失)并发现了三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 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 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BB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三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P>0.05 )。(4)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技术对BMP15的B4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蒙古羊单、双羔群体以及小尾寒羊中均没有发现B4位点1100bp处的(T→G)碱基突变,但是在1000bp处发现了A碱基的缺失和1032bp处发现了C碱基插入。蒙古羊双羔群体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220(++), 0.420(B+)和0.36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分别是1.000(++), 0.000(B+)和0.000(BB);小尾寒羊群体是0.800(++), 0.000(B+)和0.200(BB)。与产羔数关联分析表明,蒙古羊群体中B+基因型母羊和++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显著(p<0.05);小尾寒羊群体中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单、双羔群体以及小尾寒羊中的值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即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