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有将近6个月的冰封期,低温季节水源自净能力差、处理难度大。由腐殖酸等引起的高色水的处理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同时,由生活与工业废水排放引起的高氨氮地表水在冬季生物处理效率极低。因此,研究低温条件下有效去除色度及氨氮的技术工艺,是给水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微滤膜(PAC-MF)组合工艺对低温高色高氨氮水的处理。首先研究了组合工艺装置的三种启动方式:A)连续进水和出水;B)接种微生物,连续进水和出水;C)焖曝气,间歇式进水和出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从启动到处理效果稳定时,A、B、C三种方式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7天、24天和30天。系统稳定运行后,综合考察了其对氨氮、总氮、色度、UV254、TOC和CODMn以及双酚A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和28.29%;色度去除率为90%~100%;UV254、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3.18%~97.47%、85.2%~91.5%和54.93~63.61%;双酚A去除率平均为96.42%。基于处理效果,还对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还对活性炭浓度、反洗强度/反洗时间、水力停留时间(HRT)、排泥量等四个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活性炭浓度为10、20、50、80、120g/L的条件下,进行了效能和膜污染比较,确定了最佳活性炭浓度为50g/L。考察了反洗强度/反洗时间分别为7倍/1min、7倍/30s、5倍/1min、5倍/30s、3倍/2min的跨膜压增长速率和净产水量,经过分析和比较,确定了最佳反洗强度/反洗时间是7倍/30s。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5、1、2、3h时,PAC-MF系统的处理效果,发现HRT=0.5h时,出水水质不能达标;HRT=1h时,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HRT为2h或3h时,会使反应器容积大,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降低。因此,确定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h。考察了排泥量分别为5、10、20、32、45g时,氨氮、亚硝态氮、总氮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排泥32g、45g对原微生物系统的破坏较大,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而5g和10g的排泥量较小,不能长期有效改善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因此,确定最佳排泥量为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