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尖端技术产业和信息的国际化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在这种世界经济潮流之中,1980年以后,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物资交流、资本流动、信息往来、发展最蓬勃的地区。如果21世纪经济的中心转移到东亚地区,人们都会认定中国、韩国、日本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中心的主轴。中国以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1979年以来持续执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开放政策中引进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是跳跃式的发展,从而为中国节省了若干年经济建设的时间。但要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就应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关系,实现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格局,特别是要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因此,中国和韩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显得更为重要。一、中韩两国之间贸易关系发展的现状1.中韩两国之间发展经贸关系的必然性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临近,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因而两国从自身需要出发的经济交流在生产要素构成的特征和以比较优势条件为前提之下,明显的表现出国际分工的互补性,这正好适合于发展经济学在开放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结论。2.中韩两国之间贸易交往的历史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是韩国"6.23宣言(1973年)"中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后才开始的。1984年后两国贸易方式变为直接贸易方式,而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使我们看到了两国经济交流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3.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发表的1999年1月到9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统计资料表明,韩国是中国的第4位贸易伙伴,其中进口占第4位,出口占第5位。以输出入商品构成比重为标准划分的话,韩国一方主要的输出商品是机械类、电子电器产品,中国一方的主要的输出商品是农林、水、<WP=3>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而两国进出口中包括的共同商品是化学制品、铁钢金属制品等。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特征是资本型(机械设备类)、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耐用消费型居多,进口产品的特征是劳动密集型和非耐用消费型居多。4.中国加入WTO对中韩两国之间贸易带来的影响 在短期内,中国贸易制度的改革大体上对韩中两国贸易的影响不大。原因在于,对中韩两国贸易有较大影响的不是贸易制度,而是地理的临近性和交易品的互补性。随着中国为加入WTO而逐渐消除关税和贸易障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将快速增加。此趋势给韩国的影响较大。二、中韩两国之间投资迅速发展1. 韩国对华投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因而早期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多为小规模试探性的投资。从1996年起,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开始较多地进入中国,由于他们大多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重工业部门为主,并且带动了一些配套企业的进入,由于其投资原则更多从集团整体布局考虑,从而促使整个在华韩资企业的构成、布局与项目规模开始发生变化。1998年,韩国在华实际投资额排在于美国、新加坡、日本之后,占第4位。而中国已是成为韩国的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具有一是小企业占绝大比重,二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特点。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地区分布来看,其韩资企业当中66%以上集中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七省等)。在投资方式上,韩资独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韩国大企业在华投资有自己独到的投资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集团式投资。②基地式投资。③配套式投资。3.韩国对华投资企业的类型共可分为四大类4.韩国对华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WP=4>几年来,大批韩国投资者进入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给这些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人员素质。5.韩国对华投资的前景从总体看,韩国大企业仍看重中国市场,将对华投资作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没有变化。三、中韩两国之间技术合作的发展 中韩两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也是从1992年中韩技术合作协定缔结前后比较活跃地展开的。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两国签署了贸易、投资、海运、科学技术、和平利用核原子能等20多个合作协定,成立了中韩合作委员会,环境共同委员会等高档次定期磋商机构。四、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中国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中国经济相关法规不完善、输出入政策的频繁变更、经济基础设施薄弱、各地区政策的差异及分权化的问题、中国特有的合同契约惯例和违约行为时有发生、熟练劳动力的不足和雇佣上的限制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2.韩国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韩国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商贸习惯了解不足、两国之间相互访问的制约条件尚存、投资结构、韩国企业不重视韩国和中国在工作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