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和炎症刺激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异常增加而致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集聚,从而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的病理过程,是各种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和病理变化途径,目前认为是可逆的。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治疗肝病、防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关键。虽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而非创伤性的血清学检查很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寻找可靠而敏感的血清学指标和筛选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一直是肝病研究的热点。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F)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其可逆性已经得到共识,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近年来研究显示许多中医方药对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强肝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气血不足的肝郁脾虚、肾虚型慢性肝炎的有效复方。为了扩大该药的适应症,本实验在成功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从动物实验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强肝丸”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新药的研法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并为“强肝丸”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实验方法
1.1、肝纤维化模型制备:
SD大鼠14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130只大鼠全部用于模型制备。采用“白酒、植物油、吡唑”混合液灌胃,配合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造模时间为16周,每周连续灌胃6天后休息1天。具体方法是:首先将白酒、植物油、吡唑三种成分按重量比1000:250:3的比例混合成悬液,然后于每天上午8:00~9:00,下午6:00~7:00用该混和液给模型组大鼠灌胃,灌胃量为1.5ml/100g。每周一在灌胃前给大鼠称重,根据动物体重变化估算每周的灌胃剂量,全部模型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高脂饲料配方:基础饲料、胆固醇、猪大油三者的比例为79%:1%:20%),自由饮水。空白对照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生理盐水灌胃,自由饮水。
1.2、实验分组:
模型复制结束后,将模型组存活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10只)、阳性西药(秋水仙碱)治疗组(10只)、高剂量中药治疗组(10只)、中剂量中药治疗组(10只)和低剂量中药治疗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1ml/(100g·d);药物干预组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1.4g/(Kg·d)、0.7g/(Kg·d)、0.35g/(Kg·d),相当于人临床给药量的14倍、7倍、3.5倍,药物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将所有存活大鼠用乌拉他(2ml/kg)麻醉后,肝门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取部分大鼠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
1.3、观测指标(1)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皮毛光泽度、食量、大小便等;
(2)血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放免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
(3)光镜下HE染色观察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分级标准参照王泰龄法。
1.4、统计学处理有关资料以-x±s和等级资料表示,应用方差分析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得到下列结果:
2.1、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中自蛋白和总蛋白没有明显变化2.2、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一C),此三项含量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呈升高趋势,2.3、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伴随肝细胞脂肪、糖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4、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窦毛细血管化和窦周纤维化;
2.5、复方强肝丸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为:
(1)减轻肝脏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抑制胶原合成(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3)抑制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
3、结论:
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各指标间关系的深入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1)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此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抗纤维化药物疗效判断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为立法的复方中药强肝丸通过阻断多个纤维化病理环节,有效阻断了肝纤维化的进行,在抗酒精性肝纤维化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