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我国金融业的对外改革开放节奏的加快,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蓬勃地发展着。但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市场格局经历着结构性转变,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自身绩效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告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五年过渡期,这使得极具竞争力的外资银行在我国享有国民待遇,能与本土银行同台竞技。因此,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是巨大的,绩效与竞争力提升的紧迫性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全面真实地考察我国银行的结构与绩效关系,从而明确我国银行绩效的决定因素,能为决策部门在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有关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理论与经验性分析,在理论界主要形成了两种权威的理论假说——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结构现状,运用代表着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商业银行1997-2007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力量假说”及“效率结构假说”。进一步地,按我国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最新分类标准对样本区分了银行类别,以具体分析在不同类银行中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差异。本文使用panel-data技术,运用Hausman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基于SCP理论下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我国银行业,效率是影响银行绩效的关键因素,但效率的提高却不能带来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因此市场力量假说与有效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都不成立。但当进一步地区分银行类别时发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效结构假说成立。最后,本文从提出了提升我国银行业绩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