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1年7-9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对秋刀鱼资源进行的海上调查。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脊椎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利用的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脊椎骨样本数据,鉴定其年龄;分析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种群的生长特性。主要结果表明: (1)每尾秋刀鱼的脊椎具椎骨66-67枚,1-28枚为尾椎,从第29枚开始至尾基为躯椎,从尾椎到躯椎,在形态上存在过渡状态。 (2)在提取的各个脊椎骨参数中,纵轴直径、横轴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20枚椎骨左右出现最大值,随后总体呈现平缓下降,至第60枚左右又出现增大的趋势。外径和骨长的变化比较一致,先增加后减小,两者的最大值出现在第10枚椎骨附近。 (3)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提取的各个脊椎骨参数,得到两个主成分表达式为:Y1=0.443*纵轴直径+0.455*横轴直径+0.456*面积+0.487*周长+0.140*侧径+0.185*骨长;Y2=-0.003*纵轴直径-0.162*横轴直径-0.187*面积-0.144*周长+0.916*侧径+0.280*骨长。 (4)利用检验两个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方法检验提取的两个主成分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叉长的相关性。第一主成分和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叉长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的显著性值为0.011;第二主成分和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叉长之间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值为0.021。两次相关性检验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值均小于0.05,因此第一、第二主成分和秋刀鱼的叉长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5)设置对比实验确定西北太平洋秋刀鱼鉴定年龄时所用到的染色剂浓度、染色时间和最佳染色椎骨位置。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最佳染色时间确定为茜素红浓度0.04%,染色时间为10h,秋刀鱼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椎骨最佳位置确定为第27-34椎骨。 (6)研究秋刀鱼年龄时,将秋刀鱼划分为0.5+,1.5+,2.5+和3.5+四个年龄组。在103个样本用于年龄统计的样本中,以1.5+和2.5+龄的鱼为主,0.5+和3.5+龄的样品极少。 (7)经过ANCONA分析(F=6.351,P=0.024<0.05),秋刀鱼的体重分布随叉长的不同而变化,与性别有关。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区分雌雄个体,分开考虑所有样本体长与体重、叉长与净重的关系。经分析,所有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式,分别为:雄性体长与体重:W=0.0086L2.725(R2=0.9089),叉长与净重:W=0.0049L2.9103(R2=0.8905);雌性体长与体重:W=0.0063L2.8182(R2=0.9323),叉长与净重:W=0.0066L2.8241(R2=0.929);总体体长与体重:W=0.0071L2.7803(R2=0.9206),叉长与净重:W=0.0058L2.8595(R2=0.9142)。以上公式均符合W=aLb,b=3或者接近于3的形式。 (8)经过计算求得,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叉长生长方程为: Lt=31.55*(1-e-0.694*(t+1.27)),秋刀鱼叉长生长速度的表达式:dιt/dt=21.89e-0.69(t+1.27),秋刀鱼叉长生长加速度表达式为: d2ιt/dt2=-15.19e-0.69(t+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