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并放射损伤的创伤即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核爆炸和核事故,也可见于临床放疗意外等病例,其突出问题为放射损伤导致造血功能损伤的同时使创面或伤口愈合显著延缓,成为“难愈性创伤”,这同时也是导致外源性感染和影响整体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1],因此如何促进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成为复合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物理治疗用于辅助伤口治疗备受关注,光照疗法是物理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红光是波长600~700nm的可见光,蓝光是波长435~480nm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寿命长、转化效率高,能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光源。以LED为光源的红光在促进普通创面愈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蒋琪霞[2]等发现红光能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照射均匀、穿透深度深、操作方便、安全性强等优点。蓝光也逐渐应用于创面愈合的治疗,研究发现蓝光具有抗菌效果,并能促进创面愈合[3]。本研究通过复制小鼠放射损伤合并皮肤创伤的放创复合伤模型,采用大体观测、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方法,予小鼠以60Coγ射线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后合并背部直径1.5cm圆形全层皮肤切除损伤,制作放射损伤合并创伤模型。伤后给予创面LED红/蓝光照射,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此类难愈创伤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深化对LED红/蓝光治疗作用机制的认识。研究分两部分进行:①复制小鼠放射损伤合并创伤模型,了解放创复合伤对小鼠血象变化及创面愈合的影响,确认此条件下该动物模型有效且可行;②运用LED红/蓝光照射干预创面的愈合,筛选出LED红/蓝光照射的最佳光功率密度,确定光照方式。将最佳LED红/蓝光干预方式应用于放创复合伤创面的治疗,观察LED红/蓝光照射对创面愈合及血象的影响,并通过大体观测、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得出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小鼠经60Coγ射线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后合并背部直径1.5cm圆形全层皮肤切除的放创复合伤模型,其创面愈合延迟,愈合时间较单纯创伤组延迟2~3天,在各时相点放创复合伤组愈合率明显低于单纯创伤组(p<0.05);同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伤后3天出现明显下降(p<0.01),到伤后28天仍未恢复到伤前水平。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且恢复较慢,14天时仍未完全恢复。2. LED红/蓝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给予红/蓝光照射后,创面愈合时间比放创复合伤组提前1~2天。放创红光照射组和放创蓝光照射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10天分别为86.05±3.69、86.0±4.98,14天时分别为98.19±0.83、98.76±1.12,均高于放创复合伤组(p<0.05)。放创红光照射组和放创蓝光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伤后25天比放创复合伤组分别高出43.1%、56.8%,28天时比放创复合伤组分别高出38.3%、36.8%(p<0.05),提示红/蓝光照射对白细胞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予红/蓝光照射后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组织学观察LED红/蓝光照射组,3天时见肉芽组织生长,7天时肉芽组织最旺盛,10天时见胶原沉积,14天时部分小鼠创面已见上皮完全覆盖创面,其变化与单创组相比延迟1~2天,但较放创复合伤组提前1~2天。免疫组化检测Ki67阳性细胞数伤后3~5天较放创复合伤组明显升高(p<0.05)、微血管SMA免疫组化染色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伤后5~10天较放创复合伤组明显升高(p<0.05),且伤后1~7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较放创复合伤组增高(p<0.05);骨髓组织学观察发现5天起造血细胞再生恢复较放创复合伤组快,后期脂肪组织增生较轻,骨髓多核巨细胞计数在伤后5~14天均高于放创复合伤组(p<0.05),提示LED红/蓝光照射可通过增加创面VEGF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还可能与LED红/蓝光照射促进骨髓造血组织功能恢复相关,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