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形式。供者相关因素和受者相关的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及移植因素均能引起DGF。最近几年DGF的发生率仍保持在30%左右。低温保存后移植肾局部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激活了一系列反应,使肾持续受损,在DGF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促进了减少DGF发生率策略的发展,集中在缩短缺血时间、器官切取和保存技术改进、受者液体控制及药物应用。DGF部分是因供、受者选择标准放宽引起,包括边缘、年长供者和易发生DGF的受者。早期移植肾功能可以表现为无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可以表现为肾功能缓慢恢复(SGF),或是快速、即刻肾功能恢复(IGF)。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以尿量适中、血肌酐缓慢下降,(术后7天血肌酐水平高于3mg/dl)为特征,不需透析治疗。DGF增加了移植物免疫原性和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危险性,并缩短了移植物长期存活时间和病人早晚期存活率,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DGF发生。
目的:探讨引起DGF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机制、预后,比较尸体肾移植与亲属活体肾移植及2004-2005年间与2006-2007年间尸体肾移植病人DGF发生率变化,讨论如何通过认识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来提出预防DGF发生的新方法及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方案。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5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15例,急性排斥13例,急性环孢素中毒7例,术中移植肾动脉痉挛4例、低血压3例,第二次肾移植3例,动脉吻合口狭窄、输尿管梗阻、供者年龄>55岁各2例,移植肾静脉栓塞、移植肾破裂、尿漏和二次热缺血各1例,常规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强的松(Pred)+骁悉(MMF)+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外科手术、调整免疫抑制剂等处理。
结果:55例病中有30例病人术后10天肾功逐渐恢复正常,17例受者10~20天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6例患者移植20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分别与术后11天和13天死于肺部感染和心功能衰竭。亲属活体肾移植DGF发生率(4.8%)低于尸体肾移植(13.3%)。术前行腹膜透析者DGF发生率较血液透析者低。由于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与2004~2005年间相比,2006~2007年间尸体肾移植DGF发生率降低了10.4%。
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较尸体肾移植效果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DGF发生。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是DGF治疗的关键,使用低剂量钙调神经素的新型免疫抑制策略证明对术后发生DGF的移植肾早晚期存活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