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房颤的相关性目的:目前关于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新的炎症标志物得到关注,国外有研究证实了 NLR水平与房颤发生及维持存在相关性,但并未深入研究其与中国汉族人群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研究本地区人群的NLR水平与房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为本地区人群的房颤防治技术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5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91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70.61±9.65岁。另选取同时期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相匹配的非心房颤动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8.36±9.83岁。并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基本临床信息、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另根据房颤发作时间将实验组病人再次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8名和慢性房颤患者97名。详细比较两组之间指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血管疾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血小板、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房颤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烟史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NLR水平、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为对照组高于房颤组(P<0.05)。房颤组和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别为(10.839±1.30)fl 和(10.48±1.29)fl,NLR 分别为 3.33±1.04和 2.61±0.99;LAD 分别为(37.81±7.54)mm 和(34.10±3.51)mm,LVEF 分别为65.13%±7.69%和 67.29%±5.20%。2.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PV升高((OR,1.291,95%CI,1.046-1.594,P<0.05);LAD 增大(OR,1.137,95%CI,1.067-1.212,P<0.05);吸烟史(OR,3.650,95%CI,1.570-8.487,P<0.05);NLR升高(OR,2.080,95%CI,1.569-2.757,P<0.05)。将NLR根据四分位数变更为多分类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后发现,处于最高分位数NLR(OR,7.729,95%CI,3.440-17.365)相比最低分位数NLR风险显著升高。3.LAD对预测房颤发生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95%CI,0.581-0.714,P<0.05);MPV 的曲线下面积为 0.578(95%CI,0.510-0.645,P<0.05);NLR 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39-0.762,P<0.05),且NLR的最佳诊断截断点为2.63,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和57.6%。4.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相比,慢性房颤组的年龄、心力衰竭病史、血肌酐、尿酸、甘油三酯、LAD方面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在NLR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LR水平升高与房颤的发生相关,NLR水平升高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NLR水平与房颤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房颤患者的卒中预测中的作用目的:房颤可明显增加卒中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房颤患者NLR水平与卒中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并将NLR纳入CHA2DS2-VASc评分,评估新模型是否可以提高房颤卒中的预测准确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符合入选标准的579房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NL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随访患者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事件,使用SPSS 23.0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最低分位数的NLR作为对照组比较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最高四分位数NLR与最低四分位数NLR的性别组成、糖尿病病史、心力衰竭、吸烟史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最低四分位数NLR患者相比,最高四分位数患者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血管疾病及既往卒中/TIA等合并症的患病率较高(P<0.05)。两组之间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NT-proBNP 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随着NLR的升高而减少。2.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579名患者中共有32人发生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事件,在NLR四分位数中,卒中的发病率呈剂量反应方式增加:分别为每100人年3.47、4.14、6.21和8.28。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中可发现卒中的累积发生率随着NLR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对数秩检验P=0.006,自由度:3)。3.在调整CHA2DS2-VASc评分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LR最低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卒中风险随NLR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调整后的危险比(HR)分别为为 1.383(95%CI,0.389-4.919)、2.534(95%CI,0.736-8.467)、5.565(1.299-13.256)(P<0.05)。NLR作为二分类变量时危险比(HR)为 2.641(95%CI,1.160-6.010,P<0.05)。NLR 作为连续变量时危险比(HR)为 1.157(95%CI,1.029-1.302),其独立预测卒中。4.将NLR作为二分类变量,并将NLR≥3.24作为1分加入CHA2DS2-VASc评分中,加入NLR的新模型的预测能力与旧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LR水平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具有相关性,且为独立预测因子;将高水平纳入NLRCHA2DS2-VASc评分中并未明显改善风险模型预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