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魏晋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隶、草、行、楷四种字体都有广泛使用,并实现了通行字体由隶书向楷书的转变。简牍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书写载体,但这时期简牍文字研究却相对薄弱,学界对这一时期文字使用情况尚无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碑板、纸张也开始进入书写领域,出现少有的木、石、纸并用的局面。时间相近而不同载体间书写的差异也是值得学界关注的领域。本文首先选取东汉时期最重要的两批简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调查、对比分析、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现对东汉时期日常用字情况的整体把握。本文还对木、石、纸三种载体文字进行对比,直观呈现三者差异,进而从笔画、部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不同载体文字书写差异的研究。研究表明,东汉时期简牍文字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后期,孕育了楷书的书写技法,部件使用存在混用、替换等现象;木、石、纸三种载体文字书写差异显著;木质载体物理属性是制约书写最重要因素,也是隶书产生的物质基础;石质载体对书写的制约通过刻写工具和刻写方法来实现,采用不同刻写方法所呈现文字形态也不同;纸质载体对书写制约最小,为书写提供了自由空间,这种“自由”带来笔画的趋平,结体趋于长方,是楷书成熟的物质基础。本文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东汉时期简牍的概况,阐明东汉简牍研究的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并对文章涉及到的字形来源进行介绍。第二章阐述本文论述中涉及到的字体与字形,对章草的命名提出新的解释。同时从笔画和部件两个层面对东汉时期简牍文字特点进行整体把握。第三章将东汉简牍与石刻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字形中选取10组进行同书体的对比,主要从“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由于书写载体不同(简与石)产生的文字差异。第四章将东汉简牍与楼兰残纸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字形中选取9组进行同书体的对比,从“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东汉魏晋时期由于书写载体不同(简与纸张)产生的文字差异,同时也呈现近一百年间字形的演变。第五章将东汉石刻与楼兰残纸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字形中选取10组进行同书体的对比,从“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相近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书写载体不同(石与纸)、书写工具不同(刻刀与毛笔)而产生的文字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由于书写目的、功用和内容的差异对书写产生的影响。第六章主要介绍木质书写载体的自然属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特殊的书写制度,最后从运笔、笔画、部件三个层面梳理木质书写载体对书写本身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七章主要介绍石质书写载体广泛使用的社会背景,石质书写载体的属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刻写制度,最后对“双刀刊刻”和“单刀刊刻”两种情况分别从运笔、笔画、部件三个层面梳理石质书写载体对书写本身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八章主要论述“纸”的界定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所使用的原料和比例问题,同时概述出土两汉古纸情况并考辩相关字形,阐述纸质书写载体对书写制度产生的影响,最后从运笔、笔画、部件三个层面梳理纸质书写载体对书写本身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九章简单梳理书写的功用、书写载体、字体字形间的复杂关系,并对“无纸化”时代三者关系的新变化进行推测。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对“章草”的命名提出新的观点;第二,从木石纸三种书写载体自然属性角度论述不同书写载体对汉字书写的各个层面的影响;第三,从刊刻技术着眼将刑徒砖字形研究纳入同期石刻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