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优化协调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以及城市群不断形成壮大,国土资源开发表现出邻域推进和边缘区扩张的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侵占农业用地、蚕食生态空间。在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多重用地目标之下,土地资源开发呈现竞争态势,土地利用冲突难以避免。由于地貌崎岖、地块细碎、生态脆弱,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尤为突出。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展开了研究与探讨,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城镇开发与农业生产目标间的用地冲突问题,对于多重用地目标需求下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关注较少;在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研究过程中,鲜有将生态安全目标定量纳入土地利用冲突协调过程。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综合效益提升为目标,基于“特征分析—冲突识别—优化协调”的逻辑框架开展研究。首先,厘清江津区土地利用景观布局地形梯度特征;然后,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体系,以此识别出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区域、冲突类型及冲突程度;最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将其作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的约束条件,确定冲突区域的定量化解方案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性特征,地形因子是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关键因子,山地丘陵地区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在不同地形因子上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规律性,地形地貌因素对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起到显著作用。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城镇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等城镇用地,以及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在海拔500m、坡度15°、地势起伏度100m以下的区域具有建设开发、耕地扩张和生态保障的优势,但景观斑块破碎,分割性质明显,呈现多样性和异质性。在地势平坦和缓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叠置,用地布局受地形切割分散破碎,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随着地势升高,林地等生态用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利用系统由人工主导系统向自然主导系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复杂转向单一,土地利用冲突风险减弱。(2)基于多重用地目标构建的“建设-农业-生态”用地冲突评价体系,可以精准识别出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具有发生范围广、冲突形势复杂、不同地貌区差异显著的特征。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用地目标出发,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冲突评价体系契合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考虑山地丘陵的区域特性,选取了坡度、高程和地势起伏度等对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起着重要影响的因子构建用地冲突评价系统。江津区共识别出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以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最为显著。全区55.22%的面积存在土地利用冲突问题,用地优势区和冲突微弱区分别占比36.61%和8.18%。地势平缓的低丘平坝和中丘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形式势复杂多样,而随着地势的升高,高丘和山地地貌区生态优势凸显,用地冲突问题局部小范围发生。(3)冲突协调后的用地空间类型呈现梯度分异、空间集聚的特征,将生态安全目标嵌入土地利用冲突定量协调过程是满足多重用地目标需求的现实路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并将其作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的重要约束指标,在满足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进行结构优化,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实现多重土地利用目标,是在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提升下的综合统筹优化。研究发现,江津区生态安全格局总体水平较高,遵循所构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逻辑框架,可以将用地冲突定量协调为8大空间类型,单一空间类型包括建设、农业、生态以及后备开发空间,面积分别为494.43 km2、455.68 km2、1360.43km2、263.17 km2;复合型空间类型包括建设-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生态以及建设-农业-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31.49 km2、36.44 km2、91.14 km2和185.05 km2。空间上,冲突协调后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呈现由北向南梯度分异、空间集聚、面积扩张的分布格局,随着地势起伏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的空间功能由多样复杂化向单一集中化演进。依据主导空间类型,对单一用地空间分别提出集约发展、农业竞争力提升、分级调控、重点防范策略;对复合类用地空间类型提出发展城市近郊农业、绿色休闲产业、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农业模式、综合统筹开发的优化调控策略。综上所述,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受地形因子空间限制性影响,表现为梯度分异的特征,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多样,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考虑“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安全”的用地目标构建山地丘陵土地利用冲突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形势。进一步,将生态安全目标纳入土地利用冲突定量协调的过程,可以准确划分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区,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化解经济生产与生态保护目标在土地利用上的矛盾,可以为山地丘陵地区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现实世界已经走向网络化,从交通网络到居民移动出行网络,从生物网络到蛋白质交互网络,从社会网络到犯罪网络,从互联网(Internet)到万维网(WWW)等等。这些网络分别从宏观、微观、抽象、具体的层面对现实世界进行刻画,因此网络科学研究为分析现实世界复杂系统的共性特征提供了有效手段,如通过对网络结构及其节点间的连接的紧密程度(即社团结构)的研究,对揭示节点的内部组织以及发现网络的潜在功能特征具有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多面体锥上的广义互补问题(GNCP)的误差界估计,并提出了一类新的求解GNCP的算法。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广义互补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主要讨论广义互补问题的误差界估计,并对误差界成立的各相关性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此,我们首先将广义互补问题GNCP等价地转化为一个混合互补问题(MCP),然后基于转化后问题的相关结论,对广义互补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已成为人们表达观点传递经验的重要途径。这些评论数据大都包含了用户对某个实体的观点和情感倾向,通过对这些评论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快速了解用户的观点和态度,不仅可以为商家或客户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可以及时阻止恶性事件的发展,继而造福社会和民众。但传统的情感分析只能挖掘出用户对某个实体整体的情感态度,而无法对实体中不同属性或方面的情感进行分析。因此,为了
文本数据是互联网内容的重要载体,社交媒体、问答社区、新闻平台等互联网应用每天产生海量的文本数据。面对浩如烟海的文本资料,探讨如何高效地定位、获取有用的信息与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例如检索引擎、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文本信息挖掘提供了有效途径。文本中概念或实体的上下位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知识,通过提取和识别上下位语义关系有利于促进知识图谱的构建,进而为上层知识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撑。目前
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被认为是可以有效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的方法,其中甘蔗收割机械自动化一直是最难突破的瓶颈。目前,甘蔗收割机械自动化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是实现甘蔗收割机切割刀盘高度随蔗垄高度的改变进行自动调节,保证刀盘始终在距离蔗垄土壤表面的一定距离下进行切割。我国蔗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蔗垄高低不平,且蔗垄表面常被杂草与蔗叶等植被覆盖,普通的蔗垄高度测量方法不适用于蔗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态势影响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此情况下,媒体的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公众的情绪状态更加复杂,情绪化表达特征十分显著。在互联网时代,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都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情绪既是私人化的,也是社会化的,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公众情绪的表达平台,公众的情绪随着媒体的内容呈现而产生波动,符合公众认知期待的内容对公众情绪具有缓和作用,
植保作业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工喷药费时费力,且难以对高大果树和密植作物等进行作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风送喷雾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植保机械,具有射程大、穿透性强等优点,有效的提高了植保作业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但目前已有的风送喷雾机存在结构复杂、质量大、喷雾均匀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索将环形射流技术应用在风送喷雾机上,用于送风作业,以简化风送喷雾机的结构,提高喷雾作业的作业质量和安全性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分析和探讨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特别是电视剧中的党员形象,有助于传播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实现影视剧传播中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形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整体面貌和精神风貌,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电视荧幕是展现、传播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谍战剧以其扣人心弦的呈现方式、跌宕起
红茶作为全球最流行的饮料之一,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功效,包括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减肥降脂作用等。心血管病(CVD)是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CVD患病人数约有2.9亿人,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疾病致死总人数之首,其发生发展与膳食因素密切相关。红茶饮用与CVD的关系广受关注,但截止目前,针对红茶摄入与CVD发病率之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红茶是否具有心
链格孢霉毒素在农作物和食品中污染广泛,具有较高的暴露水平,但缺乏深入的毒性及风险评估资料和相关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前期研究中小分子危害物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最常用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在模拟血液生理p H条件下,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了二苯-α-吡喃酮类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