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以及城市群不断形成壮大,国土资源开发表现出邻域推进和边缘区扩张的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侵占农业用地、蚕食生态空间。在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多重用地目标之下,土地资源开发呈现竞争态势,土地利用冲突难以避免。由于地貌崎岖、地块细碎、生态脆弱,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尤为突出。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展开了研究与探讨,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城镇开发与农业生产目标间的用地冲突问题,对于多重用地目标需求下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关注较少;在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研究过程中,鲜有将生态安全目标定量纳入土地利用冲突协调过程。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综合效益提升为目标,基于“特征分析—冲突识别—优化协调”的逻辑框架开展研究。首先,厘清江津区土地利用景观布局地形梯度特征;然后,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体系,以此识别出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区域、冲突类型及冲突程度;最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将其作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的约束条件,确定冲突区域的定量化解方案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性特征,地形因子是影响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关键因子,山地丘陵地区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在不同地形因子上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规律性,地形地貌因素对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起到显著作用。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城镇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等城镇用地,以及耕地、园地等农业用地在海拔500m、坡度15°、地势起伏度100m以下的区域具有建设开发、耕地扩张和生态保障的优势,但景观斑块破碎,分割性质明显,呈现多样性和异质性。在地势平坦和缓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叠置,用地布局受地形切割分散破碎,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随着地势升高,林地等生态用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利用系统由人工主导系统向自然主导系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复杂转向单一,土地利用冲突风险减弱。(2)基于多重用地目标构建的“建设-农业-生态”用地冲突评价体系,可以精准识别出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具有发生范围广、冲突形势复杂、不同地貌区差异显著的特征。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用地目标出发,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冲突评价体系契合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考虑山地丘陵的区域特性,选取了坡度、高程和地势起伏度等对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起着重要影响的因子构建用地冲突评价系统。江津区共识别出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以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最为显著。全区55.22%的面积存在土地利用冲突问题,用地优势区和冲突微弱区分别占比36.61%和8.18%。地势平缓的低丘平坝和中丘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形式势复杂多样,而随着地势的升高,高丘和山地地貌区生态优势凸显,用地冲突问题局部小范围发生。(3)冲突协调后的用地空间类型呈现梯度分异、空间集聚的特征,将生态安全目标嵌入土地利用冲突定量协调过程是满足多重用地目标需求的现实路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并将其作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的重要约束指标,在满足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进行结构优化,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实现多重土地利用目标,是在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提升下的综合统筹优化。研究发现,江津区生态安全格局总体水平较高,遵循所构建土地利用冲突协调逻辑框架,可以将用地冲突定量协调为8大空间类型,单一空间类型包括建设、农业、生态以及后备开发空间,面积分别为494.43 km2、455.68 km2、1360.43km2、263.17 km2;复合型空间类型包括建设-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生态以及建设-农业-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31.49 km2、36.44 km2、91.14 km2和185.05 km2。空间上,冲突协调后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呈现由北向南梯度分异、空间集聚、面积扩张的分布格局,随着地势起伏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的空间功能由多样复杂化向单一集中化演进。依据主导空间类型,对单一用地空间分别提出集约发展、农业竞争力提升、分级调控、重点防范策略;对复合类用地空间类型提出发展城市近郊农业、绿色休闲产业、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农业模式、综合统筹开发的优化调控策略。综上所述,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受地形因子空间限制性影响,表现为梯度分异的特征,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多样,是土地利用冲突易发区。考虑“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安全”的用地目标构建山地丘陵土地利用冲突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形势。进一步,将生态安全目标纳入土地利用冲突定量协调的过程,可以准确划分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区,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化解经济生产与生态保护目标在土地利用上的矛盾,可以为山地丘陵地区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