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Cap蛋白的原核表达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是一种无囊膜结构的单股环状DNA病毒,于2016年被美国学者发现并报道。该病毒对猪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易感,尤其对仔猪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致病力。自报道以来,它已在全球范围内出现。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首次报到了国内PCV3感染病例及其临床症状,发现其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极为相似,以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tic syndrome,PDNS)为主要特征。目前市场上还没出现商品化的疫苗及诊断试剂盒,故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方法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根据PCV2和PCV3的保守序列各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CV2和PCV3的双重PCR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确定最佳退火温度为56.0℃,最佳引物浓度为0.2μmol/L。本实验成功的建立了检测PCV2与PCV3的双重PCR方法,为猪圆环病毒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同时为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利用PCR对PCV3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了2016~2018年期间中国不同地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黑龙江)疑似PCV3发病的86个猪场猪的不同类型和阶段的1189份病料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猪粪便、口鼻分泌物阳性率为46.19%(291/630),血清阳性率为6.48%(16/247),组织器官阳性率为27.24%(85/312)。通过采自3个PCV3阳性猪场不同阶段猪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检测结果显示:哺乳仔猪(1~20日龄)阳性率为59.17%(71/120);保育猪(21~60日龄)阳性率为56.67%(51/90);生长育肥猪阳性率为32.22%(29/90);后备母猪阳性率为23.33%(21/90);妊娠母猪阳性率为54.44%(49/90);哺乳母猪阳性率为60%(54/90);公猪阳性率为26.67%(16/60)。本研究中筛选并获得总共7株PCV3全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韩国株和部分中国株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高达99.7%,但与PCV2基因的同源性差异较大。根据遗传进化树分析:与近几年发现和鉴定的PCV3中国株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较接近。根据已测序的PCV3/GD/08/16毒株保守序列Cap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同时在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 HI和HInd III酶切位点。通过测序成功的Cap基因连接到p MAL-c5x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V3-Cap-p MAL并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确定重组融合蛋白的大小为约70 k D,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此外,用IPTG诱导浓度、温度和时间,确定最佳诱导浓度为0.5 m M,最佳诱导温度为37℃,最佳诱导时间为6 h。用上述确定的最佳诱导条件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印迹。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V3-Cap-p MAL表达载体,为下一步ELISA方法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在我国又被称为“烂肠瘟”。CSFV以猪为唯一宿主,感染猪只以发病急、持续高热、全身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该病的传播性强且感染猪只的病死率高,是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
H5N1和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不仅严重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还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全病毒灭活疫苗,大多采用鸡胚工艺进行疫苗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威胁,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禽流感候选疫苗。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一种多种属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动物通常表现为双相热、胃肠道与呼吸道损害,严重的会发展至神经症状甚至死亡。CDV的感染对不同年龄不同种属动物的致死率不同,其中对未免疫疫苗的家养宠物幼犬致死率高达80%,对于家养犬科宠物如宠物犬、貂或经济动物雪貂,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如大熊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鸡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IB首次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现今已在全世界范围流行,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BV众多血清型之间仅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保护性,免疫失败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对IBV流行毒株进行调查研究,筛选理想的毒株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生活史的各阶段均有感染性。猫是弓形虫唯一终末宿主,可广泛寄生于人和其他恒温动物,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危害,是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宿主的免疫状态不同,所导致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和临床结果也具有较大差异,常表现为隐形感染状态,严重者会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的播散、损害而死亡。弓形虫具有嗜神经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饲料添加剂,那西肽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规范使用或过度使用可能导致那西肽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严重,甚至超标,从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本研究分别基于分散固相萃取法和碱水解法,建立了高效、灵敏与可靠的测定饲料中那西肽含量和动物组织中那西肽残留的分析方法,为那西肽的分析测定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手段。建立基于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动物饲
生长迟缓这一现象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比较常见,它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关于生长迟缓的研究多集中于宫内生长迟缓,对体外生长迟缓研究很少,一般集中在营养和防疫方面。在肉牛上,以分子水平探讨其体外生长迟缓机制的研究基本没有。本研究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我国华南地区雷琼牛生长正常组和生长迟缓组肝脏中的相关基因及lnc RNA的表达差异,以揭示相关基因及lnc RNA在调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发病、致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感染鸡与火鸡为主。目前新城疫病毒的流行株为基因VII型毒株,尤其是VIId亚型毒株的流行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传统疫苗相比,DNA疫苗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和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由于核酸酶等的
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基因组约为160~180 kb,庞大的基因组为外源基因提供多个插入位点。HVT是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可在携带有高水平母源抗体的禽类体内繁殖,并可终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于以上特性,重组HVT载体疫苗具有成为多联多价疫苗的潜力。2016年中新出现的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