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当代生活节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心脏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的常见性疾病,其发病率在5070岁年龄区间的中老年人群中居高并有逐年低龄化趋势,同时伴有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的特点。因此,世界药物科学领域也逐步将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药物作为重点研发项目,目前的传统临床用溶栓药物往往具有出血危险性,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是该类药物与纤维蛋白无特异性结合,从而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故研发具有选择性溶栓途径的小分子天然化合物逐渐成为溶栓药物研究的热点。论文基于双吲哚海洋生物碱FGFC1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及其成药特性的评价,研究了FGFC1在体外肝微粒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特性及其在大鼠模型中的有效排泄途径和排泄形式,分析了FGFC1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转化产物PIO的结构,确定了有效的FGFC1给药途径。为双吲哚生物碱FGFC1作为新型天然小分子溶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新型小分子天然药物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第一章综述了溶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体内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及其体内和体外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双吲哚海洋生物碱FGFC1在体外肝微粒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特性及其转化产物PIO的研究。从Wistar大鼠获得肝微粒体,用HPLC方法检测FGFC1及其转化产物的增减,利用LC-MS/MS方法分析和鉴定FGFC1的转化产物,催化FGFC1生物转化过程的CYP450酶系亚型通过代谢表型实验确定。结果显示,FGFC1的体外代谢半衰期T1/2=(96.25±2.3)min,固有清除率CLint=(0.0720±0.0014)mL/(min·mg)。FGFC1的唯一转化产物是((2S,3S)-2-((E)-7,8-dihydroxy-4-methylnon-3-en-1-yl)-3,5,8-trihydroxy-2-methyl-3,4,8,9-tetrahydropyrano[2,3-e]isoindol-7(2H)-one)(PIO),其分子质谱和片段峰(m/z)分别为463.20[M+C2H3N+H]+和m/z 110.90[C7H8O+H+H]+、215.7[C13H26O2+H]+、337.00[C18H27NO5]+、337.00[C25H31NO2]+。FGFC1的转化产物PIO终浓度在CYP3A4亚型抑制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被减少约49.11%,判断FGFC1在肝微粒体中被CYP3A4亚型催化,通过N-脱烷基反应、N-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转化为PIO。第三章以大鼠为动物模型中,研究了不同给药途径对FGFC1药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FGFC1给药途径。大鼠分别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三种不同剂量的FGFC1(1 mg·kg-1、2.5 mg·kg-1和5mg·kg-1),在0-240min内的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同时高剂量组静脉注射后取内脏检测,大鼠血浆与内脏样品中FGFC1的浓度通过HPLC方法检测并计算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下FGFC1组织分布的规律。大鼠模型中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FGFC1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途径下体内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40.526±1.101)、(40.132±0.913)、(38.916±1.372)min和(20.687±0.717)、(19.829±0.336)、(19.913±1.004)min;达峰浓度Cmax分别(53.31±4.35)、(48.63±3.71)、(19.87±1.71)μg·mL-1和(33.21±3.47)、(15.91±1.31)、(9.37±1.93)μg·mL-1;机体总消除率(CL)分别为(0.0055±0.0003)、(0.0043±0.0002)、(0.0044±0.0003)L·min-1·kg-1和(0.0107±0.0004)、(0.0128±0.0004)、(0.0103±0.0002)L·min-1·kg-1;平均保留时间(MRT)分别为(25.31±2.03)、(24.83±0.71)、(25.97±0.31)min和(19.74±0.87)、(18.94±0.45)、(19.31±0.77)min。FGFC1原型药物在肝脏、肾脏、肺、胃、大肠、小肠、脾中均被观察到,其药物积累量在肝脏中最高,在肾脏、胃和肺中的药物积累量中等,其余器官中药物积累量较少。结果说明,FGFC1在口服给药后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吸收速率与吸收程度较低,而通过静脉注射后所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比于口服量好,是可行的方式。FGFC1在吸收后可广泛分布至全身各器官,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特性,且静脉注射后药代动力学特征良好,体内滞留时间长、药物积累量高、吸收和消除速率快,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以大鼠为模型研究了FGFC1的排泄特性。静脉注射5mg/kg FGFC1,通过HPLC检测FGFC1及其转化产物PIO在尿液、胆汁、粪便生物样品中的累积排泄量。结果显示,0-96 h的时间范围内,8-12h的取样后,各代谢途径均观察不到FGFC1原型药的累积排泄量增长,FGFC1原型药约在10h达峰值,均低于0.7mg/kg。同时,在各类排泄物中观察到FGFC1的转化产物PIO,尿液中PIO累计排泄量最高,其排泄速率在24h最快,在48h逐渐减慢,并于812h再次加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缓,约在18h左右完全排泄,在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中观察到的FGFC1最终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331±0.043)、(4.0377±0.118)、(0.177±0.004)mg/kg。结果表明,FGFC1具有有效排泄途径,其在肝微粒体体系中的转化产物PIO为排泄产物。FGFC1的主要排泄途径是在CYP3A4的作用下转化为PIO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通过原型药形态的排泄量较少,部分未转化的原型药主要通过胆汁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