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说地藏菩萨经》是中国地藏信仰的一部重要疑伪经,产生于中晚唐时期,历史上曾在敦煌和大理地区流通。大理本所处年代为大理国或元至明成化十二年(1476),敦煌本则下迄11世纪藏经洞封闭。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上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佛教盛行。敦煌地处西北,是佛教胜地和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大理本和敦煌本《佛说地藏菩萨经》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空间上具有互补性,都贴近信众的世俗生活。对大理本和敦煌本《佛说地藏菩萨经》进行比较研究,应该能够相互发明和互为资益的。因此拟从民族学理论视角,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结合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对大理本与敦煌本进行比较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阐述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检索所得研究对象情况,对大理本、敦煌本《佛说地藏菩萨经》进行梳理、辑录,在各本内部进行比较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确立比较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从文本、义理、俗字、叙事等方面,在二者之间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出两本文本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第三章主要对经本主张的功能进行解读,考察信众对文本信仰的实践活动。认为大理本较之敦煌本在信仰实践方面具有地方化、世俗化、民族化、唯功能化的特征。第四章主要从经本的思想来源、演变和母本等方面对《佛说地藏菩萨经》的传播流变进行了思考,关注社会情境对经本的影响,探讨白族(先民)文化体系在文化接触过程中体现出的,以功能为核心,对主流文化、外来文化通过选择性文化认同和涵化,建构起自身文化体系的内部、外部二元结构,完成“内化”的过程。认为其对功能的诉求和主张,并非历时性的功能叠压、取代、排斥关系,而是共时性的功能共生、吸纳、丰富关系,具体包涵了本主、儒、道、佛、巫等信仰“文化层”。注意到对功能的追求,正在引导着当今《佛说地藏菩萨经》信仰实践的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