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除小部分可致病外,大部分是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分之一,属非致病性细菌。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虽对细菌性感染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和不合理应用,病原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难题。同时,另一个尖锐问题就是由于细菌长期处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非致病细菌如肠道正常菌群大肠杆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问题也日益加剧。
采取浙江省规模化猪场健康仔猪直肠棉拭子或新鲜粪样,经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等,鉴定得到43株正常菌群大肠杆菌。通过WHO推荐的K-B法测定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在17种抗菌药物中,细菌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5.3%、76.7%、76.2%、74.4%和60.5%。进一步的耐药谱分析表明,43株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菌株均对1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有8株,对4~6种和7~9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均有15株,对10~11种抗菌药物耐药的有5株,其中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达25.6%,其次是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有9株,占20.9%。
Touch-down PCR扩增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分离株中sul基因、aada基因、gyrA基因和tetC基因,结果表明,在43株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有8株检测出sul耐药基因,7株检测出aada耐药基因,分别占检测菌株的18.6%(8/43)和16.3%(7/43)。随机抽检28株分离菌gyrA基因和tctC基因携带率,结果表明其中含gyrA基因的菌株共有11株,携带率为39%,但未检测到tetC基因。相对于耐药表型,耐sul、aada、gyrA和tetC耐药基因在43株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分离株中阳性率的检测偏低,提示除这些基因外,还有其他基因或因素在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多重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对Ⅰ型、Ⅱ型整合酶基因通过PCR体外扩增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3株正常菌群大肠杆菌有27株检测到Ⅰ型整合酶基因,2株检测到Ⅱ型整合酶基因,分别占检测菌株数的62.8%和4.7%,所有Ⅰ型整合酶阳性菌株均呈多重耐药,最主要多重耐药类型为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羧苄青霉素等;另外,所有检测到Ⅱ型整合酶基因的菌株也同时检测到了Ⅰ型整合酶基因,符合率为100%,说明1株细菌可同时携带多个整合子,且菌株携带Ⅰ型整合酶基因和Ⅱ型整合酶基因有一定相关性。
经PCR体外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43株大肠杆菌有7株为Ⅰ型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阳性率为16.2%;对整合子基因盒进一步的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盒大小共3种,其中含230bp的有1株,含1025bp的有3株,含1602bp的也有3株,插入片断多含aadA基因和dfrA基因,分别编码对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提示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耐药最为常见,这与耐药表型的检测结果基本符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规模化猪场正常菌群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携带率高,耐药率突出,Ⅰ型整合子在介导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引起的细菌(多重)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