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欧美日等国家和经济体在人民币汇率上一直都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7月22日以来,一直都存在升值的趋势。在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联盟(简称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建设而更加的紧密。2010年第一季度,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按照国际经济学的原理,汇率是调节一国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变量,同时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一国的出口会得到增加。而近些年,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向东盟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的现象,是不是对传统汇率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修正呢?或者说,它们两者的同时存在是不是暂时的现象呢?另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贸易区对两大经济体又带来多大的贸易增长效应的?寻找合理的解释分析上诉现象正是本文的目的。为了检验人民币汇率是否和中国与东盟整体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分别与中国向东盟经济体的进口、出口做约翰森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都是存在的,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中国对东盟经济体出口的长期关系中,实际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义汇率的要大;在进口中,实际汇率对进口的影响比名义汇率的要小。采用脉冲响应分析,说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向东盟经济体出口的冲击有“奇异J曲线”效应,即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升值,在刚开始,对中国向东盟的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最终影响又转为正的。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有效汇率进行研究,不能直接分析各国汇率和它与中国贸易的之间关系;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因素中,除了欧美日的贸易替代因素、汇率政策因素外,关税一类的边界因素也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将东盟作为整体,不能分离出各国与中国贸易中关税等边界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了更进一步精确计量人民币的双边汇率对中国与东盟成员国贸易的影响以及关税效应的作用,比较汇率和边界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影响因素中的地位,本文接下来将东盟五国成员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derson (1979)提出的一个常系数弹性的(CES)效用函数为引力模型提出了一个理论上的微观基础,并借用余淼杰(2009)的方法把汇率引入引力模型中,研究人民币双边汇率与中国对东盟成员国贸易之间的关系,并将边界因素加以考虑。根据面板协整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东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协整关系不存在,这一结论与Khim-Sen Liew(2003)等人在研究汇率与日本东盟贸易关系时所得的结论是类似的,即:日本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是受实际汇率影响,而不是受名义汇率的影响。根据可计算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本文发现在出口模型中,误差修正机制存在,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由人民币相对东盟国家货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以及贸易中的供给面和需求面以及它们的均衡关系决定的,而关税等边界因素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导致对中国向欧美日出口贸易产生的替代效应的作用,以及中国-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中,双方出口厂商扩大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的影响,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实现关税减免等一系列贸易优惠的作用不应该过于夸大。在进口模型中,中国向东盟成员国进口的影响因素与出口模型的类似,差别反映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口相对比较稳定,进口的变化仅依赖于东盟国家供给面的影响,而实际汇率和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微小的变化对中国向东盟国家进口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