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顺应新时代国家人才培育的指导方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应将思想政治教学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对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健全人格研究的梳理,概括出在思想政教育的视野下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作者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展开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着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误区、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不足、思政课课程建设薄弱、学科协同、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旨在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树立全面正确的思政课教学理念、落实具体的健全人格教学任务、探索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拓宽思政课学习方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优化思政课教学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实际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理性思维、积极进取态度、责任担当意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践行能力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实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毕飞宇作为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近年来学术界对其小说作品的研究热度日益高涨,其小说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也开始浮出地表。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本就会面临主流话语的许多挑战,这些外在的桎梏与女性内在的身份认知共同造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毕飞宇围绕着其创作母题“伤害”,给他笔下的女性,甚至是广泛意义上女性的生活困境作了最好的注解。但学界对毕飞宇笔下女性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几部毕飞宇后期的作品上,甚至是
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出走”问题的书写与研究,热度不减。王安忆的知青作品在知青文学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叙述角度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知青文学所盛行的主题:“伤痕”与“反思”,没有强烈的情感控诉,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从日常生活出发,从人文意识出发,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一代知青(69届毕业生)在代际传承断裂后迷茫、重寻的心路历程。论文主要以王安忆小说中的知识青年为对象,剖析他们在时代裹挟下的
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是延安时期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的胜利、文艺大众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家丁玲的戏剧活动为例,着重论析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戏剧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对五四以来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与其同期文学的呼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戏剧创作进行必要的反思。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以及主要戏剧成果。从观剧的记忆、参
论文以肖占鹏、董志广校注的《梁简文帝集校注》为底本,统计出萧纲的书表作品共计37篇,拟从题材内容、思想及骈体特点对萧纲书表进行探讨。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介绍了萧纲书表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一章概述书表源流及发展脉络,分析萧纲书表的创作概况,阐述萧梁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萧纲书表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萧纲书表的题材内容,将表文分为谢表、让表、自解表、请献表、代笔表五种类型;书信分为诫子
北宋时期,品画、题画成为文人一种雅尚,题画诗创作蔚然成风。苏轼诗画兼擅,是当时文人题咏绘画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艺术性高,是苏轼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轼在题画诗创作和品鉴方面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在题画诗理论上也有不少建树。基于实践创作和理论上突出贡献,苏轼在题画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题画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以《苏轼诗集》和《苏诗补注》中苏轼的102题157首题画诗为研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咏梅佳句被后人赞叹不已。虽然林逋传世诗歌数量较多,但学界目前对其研究仍主要关注其梅花诗,其诗歌的整体丰富性还需进一步挖掘扩充。林逋其人淡泊名利、孤高飘逸,其诗清俊澄淡、隽永自然。观其人,读其诗,发现其人其诗均具有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因此,笔者拟在前代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再展开扎实详尽的深入研究,以期对林逋其人其诗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悟。本文正文共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境遇,甚至是边缘人的生活,承续了乌托邦思想反思现实的内核,在解构静态乌托邦的同时也在建构她理想的动态乌托邦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寄予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科技泛滥的时代中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深切关怀。本文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对比分析、文化研究等方法,挖掘莱辛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的特征,竭力揭示女
法治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依法治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十九大报告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必不可少。而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这一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法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价值判断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
在新课标概念提出之后,我国中学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的课本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完成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然而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渗透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之中,关于《道德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把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支配地位,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了却不相信,知道了但不去做”,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功能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学生。体验式教学法符合当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