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形象在众多文学形象中占有一席之地。先秦两汉典籍中动物形象众多,学界也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统观学界的研究,多侧重于具有积极意义的动物,即使涉及到某些具有负面意义的动物形象,也仅是就某部典籍而言,很少系统详细的研究。本文梳理了先秦两汉主要典籍中的负面动物形象,对其进行统计归类,着重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负面动物,并关注到同一动物形象在不同语境、不同地域文化以及阴阳、谶纬思想影响下价值内涵的转变。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详细梳理统计先秦两汉主要典籍中的负面动物形象,将其分为负面禽鸟、负面兽类、负面虫类三种,其中负面虫类种类最多,负面兽类出现的次数最多。分析先秦两汉典籍动物形象众多的原因,并对具有典型性的凶禽猛兽如虎、狼、害虫臭物如农业害虫、苍蝇、蜂虿以及老鼠、寻常动物如犬豕、鸡鹜等负面动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第二章,着重分析意象化的负面动物形象,主要包括鸱鸮意象和虎狼之国意象,其中鸱鸮意象通常代表肮脏、低贱、不祥等负面意义,而虎狼一词在先秦两汉时期被用来特指秦国和秦王。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出负面动物形象在先秦两汉典籍中的作用,它们或是被用来比喻、讽刺人类,或是象征生存环境的恶劣及社会环境的黑暗,或是成为灾祸的预兆。第三章,探讨动物形象意义的变化。同一动物形象在不同典籍中甚至同一典籍的不同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这是值得关注的。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影响动物形象意义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不同语境中作者选取动物的不同属性进行描写,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下动物意义发生变化,汉代的阴阳谶纬思想将一些异常动物视为祥瑞,从而导致其意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