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条件生存概率预测模型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构建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条件生存概率预测模型目的:目前,对于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最佳术后随访策略尚无共识。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网络的预测模型,用以预测Ⅰ-ⅢA期NSCLC术后患者癌症特异性条件生存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cancer-specific survival,CPCS),并辅助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方法:我们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base,SEER)中提取33241例Ⅰ-ⅢA期NSCLC术后患者的信息,并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纳入标准包括:(ⅰ)经病理确诊为单原发性NSCLC;(ⅱ)接受肺叶切除术(含切除范围超过肺叶切除的术式如全肺切除术等)、亚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ⅲ)生存期>1个月。排除标准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缺乏详细或完整的信息。纳入研究的变量包括种族、性别、年龄、肿瘤特征(位置、患侧、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类型、放疗记录、化疗记录、SEER病因特异性死亡结局和生存时间(月)。年龄分为<60岁、60-69岁和≥70岁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为<16个和≥16个。在建模队列中,我们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分别筛选影响Ⅰ期和Ⅱ-ⅢA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变量,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分别纳入Ⅰ期和Ⅱ-ⅢA期的基于网络的CPCS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内部验证队列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47例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构成的CMU队列分别对预测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我们采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来衡量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进行评估,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实用性。进一步地,我们还纳入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9例的Ⅰ-ⅢA期NSCLC患者,构成NCC队列,评估了预测模型用于复发风险分层的有效性。结果:SEER队列和CMU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个月(范围1-155个月)和44个月(范围1-143个月),5年癌症特异性累积生存率(accumulative cancer-specific survival,ACS)分别为72.8%和68.6%。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死亡风险(hazardrate of death,HR)增加,SEER队列和CMU队列分别在第18个月(HR=0.0064)和第14个月(HR=0.0108)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相应地,以3年CPCS为例,SEER队列的3年CPCS逐步升高,从第0年的80.9%逐渐升高到第五年的89.6%,而ACS则逐步降低,从第0年的100%逐渐下降到第八年的65.2%。Ⅰ期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CMU队列分别含有14293例、9531例、159例患者,ⅡA-ⅢA期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CMU队列分别含有5650例、3767例、188例患者。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的生存率有较好的一致性。Ⅰ期NSCLC的发展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CMU队列的C指数分别为0.67、0.67、0.77。ⅡA-ⅢA期NSCLC的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CMU队列的C指数分别为0.62、0.64、0.69。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NCC队列共含有299例患者,其中Ⅰ期和Ⅱ-ⅢA期患者分别为212例和8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范围1-102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6.4%,复发风险呈单峰模式,在术后8个月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术后50个月左右存在小高峰。将NCC队列按照3-year CPCS分为高风险组、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后,高风险组、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病例数分别为98、172和29例,其中复发的病例数分别为5、60和10例。低风险组复发风险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中风险组复发风险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模式,而高风险组的复发变化趋势呈波浪型。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将低复发风险的患者人群和中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人群进行区分。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用户友好的网络预测模型,能够对NSCLC术后患者的CPCS进行个体化评估,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和区分度以及临床实用性,可将低复发风险人群和高复发风险人群有效地进行区分。应用我们的网络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肿瘤学家评估癌症特异性的动态生存率和制定个体化的术后随访策略,特别是对于长期幸存者而言。第二部分 SHC1表达及其部分甲基化位点是潜在的可用于评估LUAD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SHC1(SHC adaptor protein 1)是一种支架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索SHC1及其甲基化位点是否有潜力作为可预测NSCL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以期可与预测模型联合使用,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我们使用Oncomine数据库、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e Resource,TIMER)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评估SHC1在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在15对NSCL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GEPIA2数据库分析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和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中 SHC1 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LUAD和LUSC中SHC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计算危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和logrank p值。使用Wanderer数据库评估LUAD和LUSC患者的SHC1整体甲基化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每个甲基化探针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我们使用MethSurv数据库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通过Oncomine数据库、TIMER数据库和HPA数据库的评估,我们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LUAD和LUSC组织中SH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进一步地,我们通过qRT-PCR对SHC1 mRNA在15对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评估,发现SHC1 mRNA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均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与数据库预测结果一致。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GEPIA2数据库分析表明,在LUAD中,SHCl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而在LUSC中SHC1不同表达的患者预后未见显著差异。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SHC1高表达与女性患者和M0期患者的预后较差相关。此外,SHC1高表达与Ⅰ期和Ⅱ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相关,但在Ⅲ期患者中未见显著差异。使用Wanderer数据库对SHC1甲基化水平进行评估,在LUAD数据集中,探针水平分析在LUAD组织中SHC1选定区域发现了 10个明显的高甲基化探针(cg07818949、cg00147095、cg09025625、cg24927174、cg06186450、cg04995846、cg22018051、cg16254756、cg19356022 和 cg25603883);在 CpG 岛中,cg10892866、cg02341811、cg25151638、cg15556748 和 cg02293828 也显示 LUAD 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在LUSC数据集中,探针水平分析在LUSC组织中SHC1选定区域发现了 9个明显的高甲基化探针(cg07818949、cg00147095、cg09025625、cg24927174、cg06186450、cg04995846、cg22018051、cg16254756和 cg02576073);在 CpG 岛中,cg10892866、cg14024356、cg27105205、cg02341811、cg24683561、cg18188585、cg01277844、cg25251638、cg15556748、cg00915289和cg00993057在LUSC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MethSurv数据库中的生存分析显示,LUAD 中 cg04995846、cg06186450、cg24927174、cg12473916、cg19356022和cg25603883的甲基化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LUSC中cg07818949、cg12473916和cg19356022的甲基化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本研究首次探索了SHC1及其甲基化在LUAD和LUS中的临床意义。SHC1表达与cg12473916和cg19356022甲基化水平或许可以为LUAD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信息,但对LUSC的预后预测能力可能有限。
其他文献
引言结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北美和北欧地区居首位,而在亚洲和非洲的发病率很低。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结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虽然治疗水平在提高,但其死亡率仍未能明显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患者容
第一部分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描述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根据分化程度不同,生物学行为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描述单中心直肠NEN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旨在指导直肠NEN的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黑色素细胞由神经嵴产生并迁移至皮肤、葡萄膜、脑膜及粘膜,大多数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的表皮-真皮交界处。恶黑的发病率占所有皮肤癌的4%,其转移后的死亡率占据皮肤肿瘤的75%。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恶黑的发病率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未来恶黑的控制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识别恶黑的关键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临床精准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
背景细胞周期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变剪接导致基因产生多种形式的转录本,从而使基因表现出复杂的功能变化,但细胞周期中的转录本变化模式及其对肿瘤临床表型的影响还不清楚。同时,靶向细胞周期治疗是肿瘤治疗中的一大分支,根据靶点表达情况对潜在高反应性患者进行筛选是细胞周期靶向药物精准应对的一大瓶颈。多数靶基因产生的各转录本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对靶向药物敏感性的
动物是流感病毒重要储存库,使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重配产生新型流感病毒成为可能。近年来新型重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不断出现,包括H7Nx、H5Nx、H10Nx等,给家禽业和公共卫生带来很大威胁。2013年我国首次报道的低致病性H7N9亚型AIV,是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型重组病毒,对鸡呈低致病性,但是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在2016年底H7N9
该研究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果粉中的花色苷进行提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并通过pH值示差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粉中花色苷的提取量,得到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59%乙醇、液料比29∶1(mL/g)、提取温度48℃、提取时间11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果粉中花色苷提取量为10.298 mg/g。
胶质母细胞瘤是目前所知的致死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已有治疗策略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12个月左右。目前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难点首先是缺乏能够对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导致难以进行精准治疗;其次,作为“种子细胞”的胶质瘤干细胞是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生长、治疗抵抗及发生复发的根源,然而针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有效靶标较为缺乏;此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常会对临床治疗的一
第一章PRMT1调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铁死亡及作用机制背景和目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血液系统肿瘤。传统标准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疾病缓解率,但复发难治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深入探索AML发病机制,开发新靶点及新疗法对于提高AML缓解率及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异常在AML中具有重要作用,靶向
背景癌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仍然是远端转移。一旦进展到转移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就明显下降。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牵涉了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迁移,进入循环(内渗),然后在远处器官离开循环(外渗),最后转移性定植。目前的研究证据支持肿瘤微环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分泌蛋白是细胞分泌的最重要一类活性物质,能够通过旁分泌或远距分泌对肿瘤微环境进行修饰。SEC23A蛋白参与COPⅡ囊泡的
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了83%左右,但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研究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制定乳腺癌的治疗策略。环指蛋白6((Ring finger protein 6,RNF6)是E3泛素连接酶家族的一个成员,调控着许多对细胞生长和存活非常重要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