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探索兴起后,对于礼乐文明的研究也随之成为热点。我国的礼乐制度在西周达到顶峰,然而在周之前的殷商时期,却是极其重要的发展定型期。本文通过对于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及部分人类学资料的整合与分析,对殷商时期乐文化的概况、特征、功能和内涵加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在商代之前,由于年代久远,且当时文字尚未正式出现,缺乏可信的史料,其乐的发展情况,只在后世的文献中有着零星记载。这些文献记载中,多附会了太多后世理性成分,故根据目前所得资料做出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目前有利的考古发现数目尚有限,然而从中至少可以看出,当时乐器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推测当时已经形成初步的音乐思想和理论。只是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尚未摆脱巫乐的主流,礼乐刚刚萌芽。2、到了商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的增强促进了乐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被分化出来从事专门的音乐活动,积累并总结了更丰富的乐舞经验。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乐器的制作亦有了较高的工艺水平,自然也制造出来性能更佳的乐器。从中原地区、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此时逐步将原始巫乐的影子褪去,并通过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初具礼乐形态。并为西周时的礼乐繁荣奠定了基础。3、殷商时期的乐,处在一个巫乐到礼乐的剧烈转型中。夏代时出现的些微礼乐因素在这时得到快速发展,而原来的巫乐本质由于殷人的自然宗教信仰而继续保留。这个时期乐的功能,既包含了最初巫乐的祭祀功能,也有礼乐的昭德象功、政治教化等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在统治者的手中,就变成一种有力的工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4、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更多的是体现了文化现象背后的精神内涵。殷商时代的乐以一种非常的速度发展壮大,表现为乐器制作精美规范,乐舞规模宏大复杂,应用广泛而严格。这个时期的乐,由于整个时代的自然宗教信仰,充满了浓郁的巫术色彩。殷人对于自然力仍有较多的依赖,但已经有了帝与帝廷的概念,他们的信仰已经从原始的单一神教转变为多神教。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的宗教理念,仍是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巫术色彩,理性和伦理处于迂回往复的发展状态中,并没有太多社会进步和道德秩序的成分。是故殷代的祭祀数量繁多,乐舞狂热激荡,期求达到“神人以和”的精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