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尤其是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磷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优越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磷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当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1)与三基色的绿光和蓝光材料和器件相比较,红光材料和器件依然面临着色纯度差、发光效率低和亮度不足的问题;(2)与目前比较成熟的单色光器件相比,白光磷光器件由于单分子白光磷光材料的缺乏而采用多发光层或单发光层多掺杂体系,器件存在启亮电压高、色坐标随电压变化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系列芳胺功能化的红光环金属铱和铂配合物、多发色团配合物、多核金属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和Instaspec4 CCD光谱仪测研究了所合成的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及电致发光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1-苯基异喹啉为母体的芳胺功能化的环金属配体及其环金属铱、铂配合物磷光材料。研究了小分子铱配合物掺杂到聚合物主体材料聚9,9-二辛基芴(PFO)及聚乙烯基咔唑(PVK)当中的电致发光性能,考察了材料设计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掺杂浓度,以ITO/PEDOT/PVK/Ir-complex(x wt%):PFO+30%PBD/Ba/Al为器件结构,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0.8%,电流效率为4.6cd/A。 (2)设计合成了系列以3,5-二羟基苯甲醇为中心的多发色团铱配合物磷光材料,通过对发色团环金属配体的修饰或改变来调节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光颜色,研究了多发色团环金属铱配合物以不同浓度掺杂到聚合物主体材料(PFO)及(PVK)当中的电致发光性能。在以PFO为主体的器件中,当铱配合物C17的掺杂浓度为4%时,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6.0%,电流效率为9.5cd/A,最大亮度为5028(cd/m2);当铱配合物C18的掺杂浓度为4%时,电流密度为8.3mA/cm2时,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6.8%,电流效率为3.2cd/A,最大亮度为1882(cd/m2)。其中当C18的掺杂浓度为0.1%时,其掺杂PFO器件的色坐标CIEx,y值为(0.39,0.26),接近白光发射。在以PVK为主体的器件中,当C18的掺杂浓度为0.4%时,观察到宽带发射,其色坐标CIEx,y值为(0.39,0.23)。 (3)设计合成了以8-羟基喹啉铝为内核的多核配合物以及金属铱、铂配合物直接通过烷基链相连的双核配合物磷光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电压下多核配合物FIrC6Alq及双核配合物FIrppyPt掺杂PVK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其中配合物FIrC6Alq在不同电压下的色坐标CIEx,y值保持在(0.31±0.02,0.36±0.02)之间,实现了单发光层单分掺杂器件的标准白光磷光发射,表明该系列多核配合物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分子白光磷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