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于《随想录》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学术界更多地是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对作品的纯文本价值或是思想价值的层面,并没有综合二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个人化的解读。而本文力图深刻挖掘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之殇面前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诉求,将视角定格在人性、道德、责任、性格等方面,做多角度、多纬度的精神考量。因此本文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总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释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目的、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第二章站在冷静的视角下,分别从作者的创作背景、情感指向、创作意图和创作心态几个维度来对《随想录》的思想上的考量。同时还谈到了“无技巧”美学原则的文本实践并分别从反抗遗忘的文本倾向和个人独白式的文本互动两个层面对这一技巧进行集中阐述。第三章对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进行脉络上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价值信仰对巴金的文学创作和文艺观可能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和阐释。第四章分析了《随想录》中的悲剧情调。肯定巴金在努力做到了于文明之殇下向民众发出警示;在文明废墟中保持的文化传承与坚守的同时,指出了巴金在时代政治灾难当中自我迷失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第五章主要谈了巴金《随想录》中的话语突围。主要从意象和语言两个方面针对作品中出现的显在的和隐含的语言暴力反抗加以分析。其中以“噩梦”中的精神觉醒和“牛棚”里的精神反抗为代表加以个人化的解读。第六章主要对《随想录》这部作品的价值意义加以肯定。对于文学真实性、文学功利性、人道主义文化人格、以及作家的独立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褒扬。第七章是结语部分,对于《随想录》现实价值进行了阐释。在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中,巴金重拾了文学启迪心智、服务大众的社会价值,让人们在文学日渐边缘化的今天看到了文学对于民族文化的担当。